当前位置:首页 > 印象仁和 > 仁和概况

    区情概况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13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仁和区位于四川省最南端,辖1个街道、5个乡、8个镇,共设89个行政村、25个居民委员会、64个村民委员会、176个居民小组、425个村民小组。全区幅员面积1728.98平方公里。全区共36个民族,有平地、啊喇、大龙潭、福田、金江5个少数民族乡镇。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78675户,户籍人口总数240769人。仁和区围绕省委对攀枝花“3+2”发展定位,在“钒钛、阳光”两篇文章上主攻,在“宜人新城、产业新区”两个定位上发力,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现代特色农业、阳光康养产业竞相发展,构建产业联动、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先后获得全省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荣誉称号。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74亿元,同比增长8.0%。

      仁和区地处攀西大裂谷,位于川滇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6°06′-26°47′、东经101°24′-101°56′之间。东临会理县,南接云南省永仁县,西靠云南省华坪县,北连盐边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破碎,山地走向近于南北,与金沙江支谷地走向平行排列,山谷相间,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境内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海拔最高点为务本乡大黑山花肋巴峰,海拔高度2926米;最低点是平地镇师庄金沙江出口处,海拔高度937米;最大垂直相对高差1898米。境内河流属金沙江上段水系,分布有大河、巴关河、摩梭河、迤资河、纳拉河、塘坝河等河流。

      仁和是一座历史悠久之城。据史料记载,仁和境内古为梁州之域,周成王时合梁州于雍,亦为雍州之域;现在的仁和建于1973年,是攀枝花市的重要县级区;境内有诸葛亮率蜀军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古渡口和古营盘,有见证攀枝花建设历史的大田会议旧址,有见证朱德与雷云飞结识的神秘“乌拉国”,有保持原貌的史迪威公路,有“谈经古乐”“板凳龙”“羊皮鼓舞”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县待遇。

      境内气候属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炎热、干燥,气温日变化大,年变化小,年平均气温21.5℃,年降雨755.6毫米,日照天数2500小时,无霜期天数365天,四季不分明而干雨季分明,日照多,蒸发旺盛;小气候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全区分为3个垂直气候带: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为干热河谷性气候;海拔1500米至2200米为暖润低中山气候;海拔2200米以上的中山顶部为冷湿中山气候。

      境内物产丰富,煤炭储量位居全省县区之冠,石墨储量位居全国第二,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带30余处,矿产地170余处,远景储量钒钛磁铁矿达49亿吨、煤炭储量达8亿吨、石墨储量达2亿吨,还有铜、镁、金、白云石、花岗石、蛭石、石灰石等矿产。

      水资源总量51773万立方米,年过境可利用量5200万立方米。现有水电站1个,水电总装机容量0.84万千瓦。全区光伏和风电技术可开发量为3118.5兆瓦。

      全区芒果种植40.5万亩、石榴1.15万亩、葡萄1.22万亩、其他温带水果2.3万亩。境内有野生动物359种以上。森林覆盖率59.7%,森林蓄积量830.37万立方米。有野生植物130科,372属,546种。有百年以上古树156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