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财政信息 > 部门预决算 > 区级预算单位 > 区委党校

仁和区委党校2016年部门决算编制说明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10-26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党校

2016年部门决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主要职能

1、机构组成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党校创建于1973年7月,前身是渡口市郊区干部读书班,地址在现在的仁和区大田镇。1975年10月迁至仁和镇沙沟村,1978年10月28日成立渡口市郊区党校,占地面积11亩。1987年3月4日更名为“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党校”。2004年8月24日增设“攀枝花市仁和区行政学校”。2011年5月23日增设“仁和区新型农民培训学校”, 现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 

2、机构职能: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发[2008]13号)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区县党校的基本任务是:培训轮训区县及以下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理论干部;承办区县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专题理论研讨班;围绕国际国内区县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区县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针对区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传,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同区内外教育、研究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2004年8月25日《关于同意中共仁和区委党校增挂学校牌子的批复》(攀人编[2004]16号)文件决定在区委党校挂牌成立仁和区行政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机构性质、领导职数、人员编制、经费形式不变。行政学校的职责是:按照我区干部培训总体规划的要求,承担区委区政府直属各部门、各乡镇、街办国家公务员的晋升培训、专门业务、更新知识等各类培训;根据我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公务员队伍素质要求,开展急需专业和有关专业的学历教育;开展对我区企事业单位管理干部的培训教育;开展对我区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和继续教育的培训教育;根据我区实际需要开展对劳务输出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社区管理干部、非党人士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的培训教育;结合政府工作和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举办专门的培训、研讨班、有计划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开展校际之间、区间外、市内外公务员培训研讨活动、信息交流与合作;协同组织、人事部门对学员在校期间的实际表现和学习成绩作出考核鉴定,提出使用建议,积极推荐人才。

按照我区干部培训总体规划要求,承担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各乡镇、街办国家公务员晋升培训、专门业务、更新知识等各类培训;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对我区企事业单位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根据我区实际需要开展对劳务输出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社区管理干部、非党人士的相关政策法律及相关业务的培训教育;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对全区重大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结合区委、区政府工作和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举办专门培训、研讨班,有计划地开展科学教研活动。仁和区图书馆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图书、报刊等文献资料的日常流通借阅工作;负责电子阅览室日常管理和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工作;负责各种图书、报刊杂志及资料的目录编辑、整理和建档工作;合理组织藏书、形成具有特色的藏书体系;开展各种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向读者推荐各种新书、期刊;负责文献资料的保管及日常维护工作;积极创建优美舒适的阅览环境,逐步实现图书馆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负责组织开展区外馆际间交流活动。

3、人员情况:仁和区委党校设置领导职数4名,其中校长1名(由区委组织部长兼任),常务副校长1名,副校长1名,总支副书记1名,由副校长兼任行政学校校长和新型农民培训学校校长。编制数为22人。目前在职教职工19人,其中公务员3人,参公人员2人,事业人员13人(专业技术人员9人,后勤工作人员4人),管理人员1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讲师1人,讲师2人,馆员1人,助讲3人,助理会计师1人。根据职能需要设党政办公室、后勤办公室、教科研室。

(二)2016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新型农民现场培训指导工作2016年,仁和区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平地镇波西村教学点、中坝乡教学点严格按照芒果标准化种植管理示范园建设的要求开展科技培训,采用课堂教学、田间示范、专家坐诊开处方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了课堂培训95余期,田间教学80余期,技术员异地培训交流7余期,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田间培训5余期,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4800多人次,解决了同德镇、太平乡、总发乡芒果种植密度过大,大量的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地板结、坐果率低、幼果期黑果、成熟期心腐、叶片黄叶卷叶、枝条回枯、树干流胶、病害严重等问题,实现了同德镇、太平乡、总发乡芒果产业大丰收目标,累计服务芒果面积10.5万亩,温带水果面积2万亩。

2、理论宣传工作2016年,我校组织教师到区级各部门、乡镇、社区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教育等共20场,受教育党员3000多人次;结合新农校开展“党建+农业科技”培训,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思想观念转变等90场,受教育农民2800余人次,同时还对农民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感恩教育、信仰教育

3、区情科研调研工作2016年,教师利用到各乡镇新农校教学点培训时机,到布德镇布德村、大龙潭乡新街村、平地镇波西村、迤沙拉村、太平乡革新村、大坝村、务本乡葩地村开展调研7次,进村入户收集资料,完成联系攀枝花实际的课题5篇、理论文章5篇,在《攀枝花新论》上发表1篇。

4、推动攀西经济区特色示范县级党校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我校结合县级党校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党校资源,改建了学员食堂,改造了多媒体教室2间,安装了LED显示屏会标3处,购置了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固定多媒体教学设备二套,改造了校园内人行道和水泥地面。

5、会议服务工作2016年,党校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党代会、政协会、人代会、季末周五理论学习会等大中小型会议服务工作,共21场,共计25天。

二、部门概况

中共仁和区委党校属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一级核算事业单位,没有下属部门或事业单位。

三、收支决算总体情况

2016年仁和区委党校本年收入合计302.0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302.01万元,占100%。

2016年仁和区委党校本年支出合计400.9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91.25万元,占73%;项目支出109.66万元,占27%。

四、财政拨款收支决算情况

仁和区委党校2016年度财政拨款收入决算总额为302.01万元,与2015年相比,财政拨款收入总计减少了132.52万元,下降了30%;财政拨款支出总额为400.97万元。与2015年相比,财政拨款支总计增加6.79万元,增长2%。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仁和区委党校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400.91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100%。与2015年相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减少132.23万元,下降30%。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结构情况

仁和区委党校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400.91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教育支出318.99万元,占8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85万元,占12%;农林水支出10万元,占2%;住房保障支出24.08万元,占6%。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1.教育—进修及培训—干部教育:2016年决算数为318.99万元,完成预算108%,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加,项目经费增加。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2016年决算数为47.85万元,为本年度调整预算,属政策性支出。

4.农林水支出—农业—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2016年决算数为10万元,为本年度调整预算,用于新型农民技术培训。
5.住房保障支出—住房改革支出—住房公积金:2016年决算数为24.08元,完成预算100%。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

仁和区委党校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291.25万元,其中:

人员经费265.54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绩效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职业年金缴费、其他社会保障缴费、退休费、医疗费、住房公积金。
公用经费25.71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护)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劳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其他交通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七、“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仁和区委党校2016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为3.65万元,完成预算94%,其中: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为0.16万元,完成预算18%;公务用车运行费支出决算为3.49万元,完成预算116%。2016年度“三公”经费支出中公务接待费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公务接待次数减少。公务用车运行费支出超过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仁和新农校承担了大量的新型农民培训任务。

2016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数比2015年增加1.11万元,增加30%,其中: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减少0.41万元,下降72%;公务用车运行费增加1.52万元,增加44%。增减变动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务接待次数减少,二是仁和新农校承担了大量的新型农民培训任务,导致公务用车运行费增加。

(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说明

2016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中,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0.16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公务接待费

2016年公务接待费0.16万元。主要用于执行公务、开展业务活动开支的用餐费等。国内公务接待3批次,11人,共计支出0.16万元,具体内容包括:市委党校调研一次,人数4人,金额656元;接待南亚所专家团2次,人数7人,金额950元。 

2.公务用车运行费

2016年公务用车运行费为3.49万元。主要用于仁和区新农校下乡开展新型农民技术培训。

八、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2016年度,仁和区委党校机关运行经费支出25.71万元,比2015年增加1.74万元,增长7%。

(二)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2016年度,仁和区委党校政府采购支出总额7.2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7.2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电脑和会议桌椅。

十、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省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如…(二级预算单位事业收入情况)等。

3.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如…(二级预算单位经营收入情况)等。

4.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是…(收入类型)等。

5.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资金。

6.年初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7. 教育—进修及培训—干部教育: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国家会计学院的支出。包括机构运转、招聘师资、举办各类培训班的支出等。

8.结余分配: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事业基金和缴纳的所得税,以及建设单位按规定应交回的基本建设竣工项目结余资金。

9.年末结转和结余:指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延迟到以后年度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10.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11.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12.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13.“三公”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14.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