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生态环境
14期仁和生态环保督察简报
来源:仁和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1-09-07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仁和区科学有序推进历史遗留问题整治
2021年9月1日,仁和区收到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交的群众信访举报件(第X2SC202108310066号),投诉内容为“平地镇平地有色金属厂大量矿渣乱堆放,遇到下雨,尾矿废水流入金沙江,且尾渣渗出的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领导第一时间带队赶赴现场调查办理,并邀请属地乡镇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全程参与监督案件办理,目前,案件阶段性办结,受访群众对办理结果均表示满意。
一、严谨细致,逐一核实群众反映问题
9月1日,区委、区政府主要和分管负责同志率专案工作组赴现场调查处理,经现场核实,群众反映情况基本属实。一是原平地采选厂1989建成投产后,由于市场原因,1999年破产,生产场地逐渐废弃,期间,在厂房东面山坳内堆存尾渣面积约4亩,现场检查时尾渣挡墙部分垮塌,群众反映“大量矿渣乱堆放”属实。二是尾渣堆场距金沙江约5公里,其下方依次有一座拦水土石坝、一座山坪塘,经走访镇村干部及周边群众,汛期时拦水土石坝上方荒地会有积水,旱季则面积缩小直至干涸,未出现溢坝情况,其下方山坪塘总库容6万立方米,常年实际蓄水量为2万立方米左右,无外排口,未出现溢流情况,群众反映“遇到下雨,尾矿废水流入金沙江”不属实。三是协调四川省攀枝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9月1日分别对堆场上、中、下游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中游(即尾渣堆场坝前监测井)部分指标高于上下游数值,虽监测结果不能直接锁定偏高来源,但尾渣堆场未采取防渗措施,其渗水会一定程度对地下水带来影响,群众反映“尾渣渗出的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基本属实。
二、分类施策,长期短期措施有序推进
一是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门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历史遗留污染场地及周边农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拟争取上级资金开展污染防治;2019年5月进行了省级评审,同年8月进行了补充检测,但因未完全按照专家意见补充检测到位,该项目未能纳入省级项目储备库。二是为进一步掌握尾渣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020年1月,仁和区委托原攀枝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尾渣进行加密取样检测,同年8月检测结果显示堆场下方土壤、水质存在环境风险隐患。三是在未争取到上级资金的情况下,为切实防范环境风险,2021年4月,仁和区安排本级财政资金开展堆场环境风险管控,5月组织专家现场踏勘,8月按照专家踏勘意见委托专业机构完成《仁和区平地镇历史遗留尾渣堆场管控措施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及施工图设计并于9月1日通过专家审查。四是在按照方案有序推进长期管控措施的同时,仁和区同步采取临时措施减少环境风险,9月3日开始组织施工队伍对因挡墙垮塌被冲刷到土石坝的尾渣进行清运,修复挡墙垮塌部分,预计9月10日前完成。
三、严密监控,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一是环境风险管控工程实施完成后,及时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后续措施。二是区级有关职能部门和平地镇政府履行好行业监管和属地管理职责,加大巡查检查频次,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开展处理。三是定期对尾渣堆场地下水开展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状况,对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