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生态环境

7期仁和生态环保督察简报

来源:仁和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1-09-02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仁和区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生活垃圾治理见实效

  为推动乡村生态全面美起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仁和区从收、转、运、处、管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加强乡村生活垃圾治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完善设施解决收运难

  一是完成分类设施配置工作,投入资金250余万元对11个乡镇、32个村配置垃圾压缩车25辆、垃圾分类桶3396个。二是将全区各乡镇部分公益性岗位用于各乡镇、村组配备保洁人员,现有专(兼)职保洁员598人。三是加快垃圾分类投放点位打造建设工作,已完成仁和镇、平地镇、布德镇、福田镇、啊喇彝族乡5个乡镇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区级验收。四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用于开展全区9个试点乡镇垃圾分类建设工作。

  二、分类处理解决减量难

  一是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区级有关部门和乡镇职能职责,明晰分工,合力推进。二是通过打造垃圾分类投放点、更换铁皮垃圾桶为分类垃圾桶、配置自动装卸压缩式垃圾车等一系列有力举措,配套垃圾分类设施,完善运输体系前、中、后端环节,使垃圾分类处理具有可操作性,奠定垃圾分类推行基础。三是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模式,全区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四是因地制宜,针对各乡镇地理位置,科学进行生活垃圾收运,通过三种途径全部运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中:大龙潭彝族乡、务本乡直接将收集的生活垃圾运至发电厂;福田镇、太平乡、同德镇、布德镇收集的生活垃圾经西区中转站暂存,由西区运至发电厂;平地镇、大田镇、啊喇彝族乡、仁和镇、中坝乡、前进镇收集的生活垃圾经仁和区垃圾中转站暂存,由区综合执法局运至发电厂。五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优化清运流程,提高清运效率,强化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市场运作解决管护难

  一是引导各乡镇积极创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机制,中坝乡率先建立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新机制,通过“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同投入,协调联动以及利益连接,从“看热闹”变“跟着干”,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同时破解资金投入难题,从“经费不足”变“资金结余”,日常运营管理良好。二是全力推广“中坝模式”,推动各乡镇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机制,大龙潭彝族乡、仁和镇、平地镇、同德镇、布德镇已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范化、常态化,其他乡镇正在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