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工作
仁和区强化基层治理 不断提升自发迁居聚居点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扶贫开发局 发布时间:2020-05-08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仁和区强化基层治理 不断提升自发迁居
聚居点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为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强化基层治理,不断提升自发迁居聚居点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近日,仁和区在布德镇巴关河社区回龙湾组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自发迁居移民聚居点基层社会治理行动。
4月16日,在布德镇巴关河社区回龙湾村民小组,工作人员正挨家挨户开展户籍人口核实、健康排查和社会治理、法制宣传等活动。据了解,1986年以来,大量彝族群众陆续从凉山州昭觉县、美姑县等地迁入布德镇回龙湾片区定居,2002年布德镇将凉山自发迁居的163户912人安置在巴关河社区回龙湾片区。为了便于管理,布德镇单独成立了巴关河社区回龙湾村民小组。但该地区人口流动性较大,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一度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地区。
回龙湾基层治理行动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兴富告诉我们“以前这个地方主要是基础设施差,居住的人都是自发迁居过来的彝族,经济条件差,社会治安存在一些问题。”为强化基层治理,不断提升自发迁居聚居点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实改变当地生活面貌,仁和区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不仅要加大当地产业发展,改善基础条件,更是从基层治理工作出发,扶志扶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次治理行动到6月底结束,行动从区级相关部门抽调政治过硬、有一定民族工作经验、熟悉本行业管理相关规定、能较好把握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有一定应急处突工作能力的工作人员组成四个工作组,分片分组驻点开展工作。
行动以开展人口基数摸排为基础,通过摸排查清底细。将回龙湾自发迁居聚居点实行划片管理,推举村民代表、选举片区负责人,按每位村民代表联系20-30户的方式,确定村民代表联系户,建立回龙湾基层治理行动临时党支部,形成完善的基层组织。
同时,配套开展禁毒、社会治理、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等工作。结合实际起草自发迁居聚居区村规民约以及移风易俗相关内容,经村民代表讨论后,在各聚集点设立公示牌通过汉语、彝语双语进行宣传。
通过住户摸排、入户调查,按户籍管理相关规定,对住户进行编号,规范住户门牌号;开展宅基地、耕地、林地调查,全面掌握住户宅基地、耕地、林地情况;开展健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开展户籍人口核实,做好指纹、人像等采集,建立户籍人口管理档案;展开特殊困难群体调查,参照脱贫攻坚要求,对自发迁居移民生产、生活、就业、入学、住房等情况进行摸排;开展社区矫正、刑满释放、吸毒史等人员摸排调查,建立相关人员档案。
以“雪亮”工程为重点,广泛开展治安整治,查处违法违规。在回龙湾村民小组落实技防措施,实现技防信息联网联控;对严重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精准施策、建章立制上发力。开展困难群众扶持工作,各相关部门结合职责安排项目,实施产业帮扶,落实扶贫、社会保障相关措施;建立完善耕地、林地、宅基地、户籍特殊人员帮教等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因事施策,让新农村的春风吹绿回龙湾,真正使这个曾经的落后村改头换面,让当地老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