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工作
攀枝花市仁和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自查报告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 发布时间:2019-01-14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按照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18年脱贫攻坚1+3考核方案(办法)的通知》和省、市脱贫办要求,我区对照《“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考核实施细则》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责任落实方面
1.提高站位,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坚持把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放在工作首位,把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意识,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区脱贫办专题研究并印发《仁和区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将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与强化“两个责任”落实相结合,压实各级党委、纪委的主体责任、明确党政班子成员的分管责任、扶贫部门的牵头抓总责任、组织、纪委、财政等部门牵头责任、职能部门的主管责任,编织严密的“责任之网”。
2.细化措施,有效保障。在《仁和区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基础上,各牵头部门根据工作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如:针对“四个意识”不强的问题,区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开展扶贫领域“四个意识”、责任落实和干部能力素质方面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针对“政策落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四个方面,区脱贫办印发《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四个方面专项治理工作自查自纠整改方案》;针对资金监督管理和使用,区财政局印发《2018年度仁和区财政扶贫资金监督检查专项工作方案》;针对干部作风建设问题,区纪委印发《深化扶贫领域突出问题“3+ 3”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3.安排部署,扎实推进。为扎实推进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并按要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区委“两转一提”活动,加强干部培训力度,强化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重大政治任务”的思想认识,拧紧了党员干部扶贫攻坚思想总开关,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和步骤,分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督查、整改提高、常态治理五个阶段扎实推进。
(二)政策落实方面
1.落实有力,成效明显。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在全区2018年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八不准”》、《仁和区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仁和区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并在会后各部门、乡镇进行了传达学习。
二是突出治理重点。把“四个意识”、政策落实、责任落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能力素质、资金监管、督查调研、精准退出、 落实八项规定等 10 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治理重点,通过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共32个,已全面完成整改。
三是减轻基层负担。认真落实省脱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资料清单删繁就减工作的通知》、《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集中力量抓好脱贫攻坚的通知》精神,坚持资料归档收集严格按省定要求执行,行业表册由行业部门自行填报,减少村级填报数量,减轻了基层干部负担。加强会议统筹把关,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会议规定执行,未召开计划以外的会议;在开展本级督导及检查工作时也有机结合省市工作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
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按要求填报完善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省脱贫攻坚“六有”大数据信息平台数据,及时将数据共享给各部门,实现部门间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共用,为科学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基础支撑。
2.专项治理,惠民落地。
一是制定“3+3”,明确重点。结合实际,仁和区制定《深化扶贫领域突出问题“3+3”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整治重点,在省纪委3个整治重点的基础上,增加“档案资料清理整治、群众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基层项目报账难”3个整治重点内容。对2018年有脱贫任务的两个乡镇(中坝乡、同德镇)按照整治重点同步开展整治工作。主要采取“集中处置线索问题、蹲点督导、联席会议、专项查处、重点督办、专项巡查、乡镇协作办案、公开通报曝光、专项督查、阳光问廉、公开透明”共11个工作举措抓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二是联动协查,全面摸排。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廉洁仁和”微信App平台上公布区纪委监委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和12388网络举报平台网址,畅通来电、来信、来访、网络“四位一体”的群众举报渠道。加强部门沟通合作,紧盯扶贫领域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和重要领域,对2016年以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开展排查,进行专项登记、台账管理、集中处置,对未办结或办结不到位的,重新予以处置并办结,做到“无积压”“零暂存”。共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6件,已办结26件。
三是专项巡查,履职尽责。针对同德镇及其所辖省级贫困村双河村进行扶贫领域专项巡查。深入同德镇7村1社区40个村(居)民小组全覆盖走访,对双河村5个村小组76户贫困户采取户户见面,对其余6个非贫困村3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2个居民小组每个村(居)小组抽查1-2户贫困户、已脱贫户、边缘户进行走访。从群众的“只言片语”“衣食住行”中发现和核实问题线索,真实了解掌握脱贫帮扶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农户不熟悉的政策,有把握的认真宣讲,不清楚的情况及时通知村组干部解答;对思想不积极的农户,把握好话题引入感恩教育、树立发展信心。通过巡查发现被巡察乡镇党委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效益不高等三个方面7个问题,立巡立改,及时更正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错漏问题。
四是“一卡通”清理,惠民落地。按照《中共四川省纪委关于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和《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仁和区迅速行动,成立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仁和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对全区2017年至2018年5月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等25类资金进行了认真自查自纠,截至目前,共涉及11个区级部门,14个乡镇和1个街办,资金12088.58万元。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举一反三,让“一卡通”真正成为群众的“明白卡”“幸福卡”。
3.总结经验,建章立制。
坚持边治理边提高,针对存在问题完善政策制度,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扶贫资金和项目全程监管、跟踪问效、社会监督等制度,形成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取得实效。今年以来先后出台《仁和区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实施意见》《扶贫项目管理办法》《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推动和保障项目实施、政策落实。
(三)工作落实方面
1.明察暗访,推动落实。
一是2018年4月,区纪委监委牵头,区财政、审计、发改、交通、扶贫移民等部门组成5个专项督查组开展专项检查,重点对13个乡镇扶贫领域突出问题“3+3”专项治理工作中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资金使用、项目推进、责任落实、工作作风等进行专项督查。今年以来,已开展专项督查2次,明察暗访1次。区纪委监委向扶贫领域发现问题的乡镇和部门下发36份《整改通知书》,对107个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对2016年以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开展排查,进行专项登记、台账管理、集中处置,对未办结或办结不到位的,重新予以处置并办结,做到“无积压”“零暂存”。截至目前,共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6件,已办结26件。
二是2018年3月,区财政局、区农牧局牵头,会同区林业局、区水务局、区扶贫移民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档案局对全区2016年-2018年涉农项目开展集中督查。
三是2018年5月,区脱贫办牵头,围绕精准识别、帮扶措施、“一超六有”对2018年脱贫的546户1713人进行入户调查,紧盯精准识别,和贫困户面对面交谈了解基本情况及需求;紧盯“一超六有”,逐一梳理核实交作登记;紧盯“帮扶措施”,分析帮扶措施是否找准“痛点”、帮扶资金是否到位、产业规划是否切合实际等。在督导工作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整改,做到举一反三,共发出督查通报13期。
四是2018年7月,区政协牵头,抽调退居二线且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干部,组建3支队伍对全区行业部门、帮扶牵头部门、乡镇开展月督导。7月督导共发现问题249条,印发督查通报24期,目前已整改完毕的214条,正在整改的9条,需长期执行26条;8月督导共发现问题145条,印发督查通报14期,目前已整改完毕的139条,需长期执行6条。
2.落实责任,狠抓整改。
一是建立清单,对单销号。建立督查问题清单,将问题整改主体责任落实到乡镇和部门,实行对单销号,明确整改时限,反复督查整改落实情况,并将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重要依据,全面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二是划定红线,强化问责。制定出台《仁和区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全区承担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的单位、责任人明确责任追责方式,严格规定、从严处理。
三是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执纪问责。灵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一步规范追责问责程序,对扶贫领域各类侵害群众利益、履责不到位问题实行严肃问责,强化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
四是多方联动,整改到位。抓好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责任,结合自查自纠、专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细化目标、分解责任,逐项限期整改;抓好帮扶部门统筹协调、行业部门督查指导的责任,做到抓帮扶与业务并举,抓业务与监管并举,层层传导压力、夯实责任;抓好贫困群众的主体责任,强化引导和思想教育,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抓好扶贫部门的督导和指导责任,以问题为导向,将回头怎么看,回头如何帮形成标准化、格式化清单,以促工作的顺利开展。抓好村组干部的工作责任,把精力放在摸清底数、吃透政策、宣传到位,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
3.严肃查处,有效问责。
一是针对2017年市(州)、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共约谈36人,其中:县级分管领导2人,扶贫部门2人,其他部门8人;乡级主要领导6人,分管领导3人,其他干部3人;村级干部12人。
二是针对攀枝花市“阳光问廉”栏目之“脱贫攻坚 作风先行”曝光的仁和区3个乡镇和2个区级部门存在的8个问题,区纪委监委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3份,约谈科级领导干部6人,作出书面检查6份,给予纪律处分2人。
三是2018年,共受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5件,立案4件,办结4件。函询2人,通报批评1件1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的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但仍然存在项目推进滞后、扶贫资金拨付率低、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少数帮扶责任人不清楚政策等问题,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把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贯穿于扶贫攻坚全过程,持续推进,从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健全监督机制,促进工作落实。
(一)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要求,不断健全监督检查机制,采取定期巡查、明察暗访、集中检查、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发生在低保医保、扶贫救济、拆迁补偿等领域的截留、挤占、挪用以及权钱交易、贪污私分等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到露头就打,下狠心、出重拳,铁腕治理,以“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的斗志,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大力宣传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继续收集好群众反映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三)进一步规范各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加大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科学编列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计划,规范监督各项财政扶贫资金支出进度,严查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失职渎职行为。
(四)持续抓好问题整改落实和整改情况回头看,防止同样问题整改不彻底,发生反弹,同时,结合实际,责成责任单位健全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堵塞监管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