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财政信息 > 部门预决算 > 区级预算单位 > 区经信和科技局

仁和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 2020年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1-03-31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一、单位

(一)单位的基本职能。

根据仁和区委编办相关文件,仁和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为区政府直属管理的正科级行政单位,财务独立核算,严格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根据仁和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相关要求,仁和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下属两个事业单位:一个是仁和区循环经济促进中心;一个是仁和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仁和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的基本职能是: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业经济、信息化、科学技术、非公有制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工业经济的政策措施。研究拟订促进我区工业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科学技术服务相关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2、组织制定和实施全区新型工业化、工业强区战略,组织编制全区工业经济、信息化、科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拟定并组织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在我区的具体实施意见;监督、检查实施国家产业政策执行情况;组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以及科技服务;负责推进全区工业结构调整,提出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结构调整方案。

3、负责全区经济运行调节,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测分析全区经济运行态势和质量,建立全区经济运行预警机制;研究拟定全区中、长期经济运行目标、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工业经济目标责任考核。

4、负责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负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融资体系建设并实施行业监管。协调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生产运行等涉及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问题,指导企业融资工作。

5、负责工业企业宏观管理和指导工作;负责对国家、省、市工业经济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负责全区技术改造投资管理,制定全区技术改造投资规划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实施监督;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备案、转报全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并组织实施;组织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申报国家有关专项计划;指导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引进,重大装备国产化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编制下达全区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认定和建设管理工作。

6、综合协调全区企业治乱减负工作;负责指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研究拟订全区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指导推进全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协调区域间工业经济交流、合作;负责全区工业系统人才发展研究,人才队伍规划政策建议,人才工作推进落实,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服务。

7、负责全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以及科技领域的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以及科技服务工作,推进工业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负责对全区工业行业实施行业管理。拟订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参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8、承担指导和协调全区科技领域发展的职责,培育科技项目,协调、指导有关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科技企业的发展。拟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

9、实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监管,协同有关部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参与重要生产资料的保供,建立健全重要生产资料供应应急机制。

10、研制工业和信息化以及科技领域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协调资金与物资、生产与流通、工商等经济关系。

11、负责全区食盐行业执法监管,指导、督促、检查全区食盐行业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

12、负责科技领域的行业指导和服务。

13、统筹推进全区信息化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关政策措施,指导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发展,推动跨行业、跨部门面向社会服务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负责全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协调和管理;组织协调全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参与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事件。

14、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指导工业、信息化领域的社会中介组织发展。

15、承担区政府公布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负责全区技术改造、鲜茧收购等有关行政审批(转报)事项;承担权限范围内无线电管理职责。

16、拟订我区新材料、工业节能环保、机械制造、太阳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17、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单位的人员状况。

2020年仁和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行政人员12名,行政编制12名(其中,1名机关工勤)。

下属两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9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9名),其中,区循环经济促进中心6名人员;区生产力促进中心3名人员。另外1名为编内聘用人员。

(三)单位的资产等情况

1、仁和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2020年资产总计3577987.11元:流动资产3094421.19元(其中,货币资金90893.40元,财政应返还额度342727.00元,其他应收款净额2660800.79元);非流动资产480533.60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224784.77元,无形资产净值90908.60元,待处理财产损益164840.23元)。负债合计2783534.50元:流动负债2783534.50元(其中,其他应付款2802232.28元)。净资产合计794452.61元(其中,累计盈余1804584.19元)。

2、仁和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的固定资产主要是1085.5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屋。

仁和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房屋资产除了本单位用2-3两层办公外,其余1楼均用来出租;车辆在车改时已被区政府全部统一调配收回,现单位没有公车。

3、仁和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合理利用资产,办公用品均按需采购,做到不奢侈不浪费。

二、部门财政资金收支情况:

(一)部门财政资金收入情况。

2020年我局部门总收入为14144926.18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16410000.00元,其他收入0元),上年度为12016927.27,比上年度增加2127998.91,增幅17%。

(二)部门财政资金支出情况。

2020年我局部门总支出为31538486.48元:基本支出为5270317.31元(其中,基本支出人员经费4776919.64元,日常公用经费493397.67元);项目支出16220000.00元。

我局财政拨款基本支出人员经费主要用于保障本单位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正常工作任务。基本人员支出,用于我局基本人员工资及社会就业保障经费等。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水电费、邮电费、三公经费等日常公用经费。项目支出主要用于给企业补助。

2020年我局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执行情况:1、因公出国(境)安排出国0次,出国(境)0人,安排出国(境)经费0元。2、公务接待32552.00元。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元)。

2020年我局履行职能及其完成重大事项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切实聚焦主责主业

一是扎实开展以“三争三比”竞赛为载体,深化“守纪律、提效能、强执行、做表率”活动。开展局党组书记讲主题党课,党员干部分别作出一句话承诺,认真对照《全市“守纪律、提效能、强执行、做表率”活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中4个方面12项问题,进行深入查摆,制定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问题清单及整改台账,并及时整改完善,组织事业人员参加“守纪律、提效能、强执行、做表率”活动教育培训,交心谈心思想见面会领导班子查找问题4项,班子成员查找问题38项。二是持续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序推进凯盛石墨碳材料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建设,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将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制定《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党风廉政建设,传达学习相关会议、领导讲话、文件学习、警示教育,开展班子集体谈话、谈话提醒,修订完善局机关《制度汇编》48项。

(二)坚持依法防控,有序指导复工复产

一是加强防控宣传,切实做好群防群控。及时将国家、省、市、区关于疫情防控的要求、指南等宣传到每户企业,出台《仁和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生产企业疫期管理方式的通知》等文件,发放防疫资料5000余份。二是千方百计纾解困境,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全面落实企业复工复产审查机制,按照“不达标不复产”的原则,坚持“一企一策”“一企一责”,重点突出、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有序稳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短缺问题,提供消毒液6000斤、口罩30000余个、电子体温仪20把。开展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春风行动”,接送务工人员50余人次。办理疫情防控期间货运车辆通行证223个。用好“省级重点项目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工业稳步开局专项资金”、“电费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已为企业申报补贴资金980万余元。协助25户企业融资贷款,申请贷款金额38410万元。截至目前,申请复工的242户工业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

(三)坚持统筹推进,全面打响“工业强区”大会战

一是明确目标,制定“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成立了区委副书记挂帅的“工业强区”大会战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重点工作(项目)推进组、跟踪问效组3个工作组,制定22项经济指标、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明确39个责任单位职责。二是定期会商,破解推进难点堵点。以“清单制+责任制+项目制”的方式强力推进22项经济指标、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跟踪经济指标、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已组织召开指挥部会议12次,开展督导问效4次,确保“工业强区”大会战取得实质性成效。

(四)坚持多管齐下,突破工业招商囧局

一是围绕“4+2”工业产业体系强化项目招引。重点跟进富邦破产重整、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围绕其上下游、左右端筛选目标企业开展对接。多次到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等部门汇报富邦破产重整工作,争取产能置换政策支持。二是围绕商协会合作强化项目招引。与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四川省铸造协会、浙江汽摩配行业协会、河北冶金协会、河北铸造协会等建立联系,借用专业平台,构建信息通道,促进项目合作。三是围绕以商招商强化项目招引。投资15亿元的四川美亚迪光电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签订投资协议;睿恩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合作关联企业,二期5G产业核心器件生产线项目已投产;白云破产重整项目已完成实物资产移交。

(五)坚持项目为王,资金争取上台阶

一是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围绕新基建、园区平台建设谋划储备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园、智慧工业物流园、标准化工业厂房在内的一批项目。二是加大“跑上”力度。抓住国家、省关于疫情防控、稳投资系列决策机遇,积极向省市经信、发改、财政部门汇报沟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资金争取8416万元,其中,山青钒业、三圣机械、睿恩光电工业发展资金980万元;睿恩光电抗疫特别国债1600万元;标准化厂房补助资金600万元;标准化厂房及工业渣场债券资金5000万元;科技扶持资金236万。

坚持底线思维,有力杜绝火灾隐患

按照国家、省、市、区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要求,牵头开展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排查工作。组织专题会议11次,开展分片区督导检查21次,已完成35-110千伏输电线路21.7 公里锈蚀架空地线更换,完成6-10千伏182条配电线路1623.8公里的全面排查整治,修剪树竹8976棵,地面硬化157处,除草864处约56亩。全区累计上报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1326个,已完成整改销号1054个,剩余272个隐患正在按进度计划安排整改工作。

(七)坚持创新驱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力度。储备和申报47个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科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20年度攀枝花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共获得省市科技资金立项支持8项,共206万元。二是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清单”和“仁和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台账”,已有19家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认定,完成市下达目标17家的111.76%;已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家,预计全年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3家;完成技术合同认定金额1929.58万元,完成市下达目标1892.28万元的101.97%;完成高新技术主营业务收入24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28亿元的85.71%。三是加大双创工作推进力度。开展创业培训300人,开展职业培训189人。继续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升级,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助农销售蔬菜、水果150余吨。四是加大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系列科普活动3场次,并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线上培训2次,科技特派员专项培训15期,培训1000余人次,发放资料1400余份。五是加大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力度。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战略合作,在优质晚熟芒果标准化种植、优良新品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加工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目前已申报重点科技研发或应用支撑项目22个,为开展产学研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六是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指导企业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技术人才4名,兑现人才专项优惠待遇资金补贴补助12万元。七是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6月我区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工作以101.28分的高分顺利通过验收。

部门财政支出管理情况:

(一)预算编制情况:

严格按照财政预算编制的相关要求,按时完成了基层信息,按时完成预算编制并提交了部门预算草案,特别注意对预算编制的把握,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预算执行调整,部门预算经财政部门批复后及时填报《预算公示报表》并在网上公示。

(二)执行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强公务用车运行管理,努力降低使用费用。

(三)决算编制情况:

在区财政局的科学指导下,按照预算编制和决算报表编制相关要求精心组织,经过编审人员的认真细致的工作,部门决算报表按时编审完成并及时上报,数据正确。

(四)支出绩效情况:

预算支出在保障我局工作运转、履行职责上整体情况良好。支出绩效较好,预算编制比较精确、合理,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定要求,减少了部分“三公”及一般性支出,强化了公用经费及日常运行经费管理。

四、评价结论及建议

(一)评价结论。按照国家资产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依法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不断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了较高的工资效率和支出效率。

(二)存在问题。存在少量调整预算指标的情况。

(三)改进建议。我们将进一步重视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确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尽量减少预算执行调整、结转的情形。

附件1.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