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财政信息 > 部门预决算 > 区级预算单位 > 区财政局
仁和区财政局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8-02-28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攀枝花市仁和区财政局
关于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的说明
2018年部门预算经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按照《预算法》要求,现将我单位2018年部门预算说明如下: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财政基本职能
1、贯彻执行国家、省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定和执行仁和区财政分配政策和财政改革方案;参与宏观经济分析预测和全区重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和综合平衡全区财力的建议;制定构建地方公共财政体系的政策、制度;完善鼓励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按照管理权限管理全区税收事项;指导全区财政工作。
2、承担各项财政收支管理的责任,编制年度区级预算草案并组织实施;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全区及本级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决算;拟定财政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区级各项财政收入、预算外资金(包括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及财政专户;核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组织制定经费开支标准、定额,负责审核批复部门(单位)的年度预决算;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制定和规范各项财政收支管理的具体办法。
3、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负责政府性基金管理,按照规定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财政票据。
4、组织制定全区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指导和监督国库业务、按规定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
5、联系、协调与国税、地税等部门的税收业务工作;组织税收政策的检查;督促和检查全区财政系统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完成财政收支计划,落实区政府财政工作的方针政策,统筹协调财政信贷资金筹措工作;提出对全区财政影响较大的临时特案减免税的建议;审查国家授权的地方税减免规定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监督各类税收减免规定和有关税款退库及提退事项。
6、管理区级财政公共支出;贯彻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拟定和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监督管理全区政府采购工作;制定需要全区统一的有关开支标准和支出政策;管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非贸易外汇收支计划和有关国际收支事项;执行并实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
7、贯彻执行社会保障资金财务管理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区级政府的社会保障就业及医疗卫生支出;组织实施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财政监督;参与研究、拟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区级医疗保险的政策。
8、拟定和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负责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及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清产核资和绩效评价工作;组织实施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国有产权界定、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转让工作,监缴国有资产收益;负责国有资产及城镇集体企业资产的统计、分析;指导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及城镇集体企业资产的产权界定、清查登记等工作;指导和监督办理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相关财务会计制度,参与拟定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
9、管理和监督财政性经济发展支出、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财政拨款、区级财政安排的经贸、农业支出、挖潜改造支出、科技支出以及区级投资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审查财政性基本建设投资资金的概、预、决(结)算。
10、管理全区会计工作,监督和规范会计行为,组织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指导社会审计;会同有关部门管理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工作;负责会计委派制度的试点工作;会同有有关部门清理整顿经济鉴证中介机构。
11、负责全区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负责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监督执行财税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检查并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依法查处违反财经纪律案件。
12、负责财政宣传和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工作,和乡(镇)、街道办一起管理好全区各乡镇(街办)财政所的人、财物工作;组织实施财政业务和人员继续教育。
13、组织执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政策,制定具体管理办法,负责管理政府债务,防范财政风险。参与研究利用外资的有关政策,管理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赠)款项目的有关业务,参与财税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负责联想协调全区金融部门。
14、负责投资评审管理工作,参与拟定政府性补贴和专项储备资金财政管理工作。负责全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
15、承担区政府公布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
16、完成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2017年财政工作重点
2017年,财政工作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全力挖掘收入,着力优化支出,努力提高公共保障能力,严格财政资金监督管理,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1、坚持开源和节流同抓,增强财政保障
挖掘收入来源,厉行勤俭节约。全区上下通力协作,通过全力清欠入库,创新征管方式、凝聚征管合力、完善制度保障,克服了“营改增”全面实施和“降费减负”等不利影响,在税收收入短收10,758万元的情况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人员、运转、基本民生和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得到了有效保障,切实增强了财政保障能力。全区上下群策群力,全年共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74,886万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补助、资源型城市财力补助、增值税返还补助等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28,554万元,同比增加8,649万元,增长43.45%;涉农资金18,816万元,同比减少11,682万元,下降38.3%;工业类资金732万元,同比减少478万元,下降39.5%;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和置换债券资金76,102万元,同比增加14,902万元,增长24.35%;其他专项转移支付补助50,682万元,同比下降15.31%。区财政局在区级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清理压减结余结转,全年共盘活存量资金12,805万元,统筹安排用于民生领域和区级重点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了我区财政预算平衡压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三公”经费同比下降6%。
提升财评质量,强化采购管理。树立“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评审理念,坚持“交办优先、评审优先、反馈优先”的服务宗旨,建立“三级质量审核”制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评审格局。全年财政评审项目198个,送审投资额53,384万元,审减金额4,881万元,审减率9.14%;完成工程结算审核项目101个,送审投资额4,950万元,审减金额216万元,审减率4.36 %。加强对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审批政府采购计划399笔,预算价47,094万元,实际采购价42,429万元,节约资金4,665万元,节约率9.91%。
2、坚持重点和全面兼顾,服务发展大局
优化支出结构,改善民生根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认真落实民生保障政策,努力办好民生实事,全年投入民生资金147,029万元,同比增加52,829万元,增长56.08%,其中:投入教育11,816万元、社会保障9,291万元、医疗卫生1,503万元、就业创业1,542万元、强农惠农1,505万元、生态环境10,379万元、城乡基础设施55,401万元、百姓安居工程55,592万元,促进民生的持续改善。
强化资金调控,提升保障能力。多渠道调度财政资金,保障全区部门和乡镇的正常运转、目标绩效的兑现、民生项目的实施。多途径筹措重点项目建设资金65,085万元,用于成昆铁路扩能改造、攀大高速、火车南站站前基础设施及周边区域、花城新区(仁和片区)、普达阳光康养、南山迤资园区等项目的建设。多方面整合筹集“9.19”抗洪救灾资金25,000万元,其中“9.19”财政专户资金19,768万元,实行区级报账制,实施项目54个,拨付资金6,701万元,归还国开行应急贷款10,000万元,保证了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序推进。
深化国企改革,创新资源整合。挖掘国有企业在我区建设中的投融资作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对全区优质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组建了仁和区城市发展建设集团。这标志着仁和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已破冰前行,为下一步创新政府资源配置,拓宽融资渠道,开辟了一条新路。
创新管理方式,服务农村经济。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用于落实惠农政策、特色产业提升,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紧扣财政涉农资金投入方向,提前谋划涉农项目,改进竞争立项方式,简化报账流程,下放资金审核权限,缩短报账时间。
撬动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按照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重点开发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财政部门积极作为,全年包装3个项目进入财政部PPP项目库,成功实现四号地块二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招商。
3、坚持改革与监督并举,构建法治财政
深化财政改革,构建现代财政。进一步完善全口径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规范预算编审程序,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加强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完善结转结余资金长效清理机制。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按照权责发生制完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
推进信息公开,强化社会监督。按“四统一”的公开机制,全面公开除涉密信息外的总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并将总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的公开细化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和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扩大专项资金公开、公示范围。制定了《仁和区推进预算公开实施方案》,明确了预算公开的原则、主体、职责、内容、时间、方式,促进预算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统一化。
建立绩效机制,拓展评价范围。逐步健全分类、分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7个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广的项目和部门开展绩效评价,注重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根据仁和医院的财务评估报告,有效解决了仁和医院建设资金缺口和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将预算绩效管理前置到预算编制阶段,实现预算单位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制定《仁和区区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建立“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考评机制,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执行力度,规范执行程序,强化支出责任和绩效意识。
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加强财政预算约束力度,积极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全年监控授权支付50,233笔,金额137,338万元,预警181笔,金额1,064万元。继续推进公务卡改革,约束现金支付,全区累计办理公务卡3,309 张,比上年同期增长35.89%,公务卡报账 533 万元,增长21.97%。强化财政监督职能,以深化内部控制、强化外部检查为着力点,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财政扶贫资金、滥发钱物、私设“小金库”、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和五项经费使用情况等财政监督检查12项,开展单位自查819个(次),重点检查单位172个(次),追缴滞留非税收入99.25万元。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政风险。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置换债券资金57,700万元和新增债券资金18,402万元,通过置换债券偿还金融机构到期债务57,700万元,全年减少利息支出2,600余万元,政府债务综合年化率由6.4%下降到5.4%。通过争取新增债券18,402万元,保障了迤资园区、四号地块、火车南站周边区域、莲花村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财政筹措资金19,000万元偿还到期或有债务,维护了政府信誉。2017年仁和区政府债务系统余额为208,697万元,未突破我区人大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
强化制度建设,提升理财能力。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全区124家财务独立的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立了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加强对乡镇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制定了《攀枝花市仁和区村(居)组集体“三资”管理指导意见》,规范了基层村(居)、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强财政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和上门服务以及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全区会计人员、新任职村社干部及基层财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素质、财务软件、财务知识、资金管理、内控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
4、坚持探索与示范齐步,助推脱贫攻坚
整合多方资金,对标扶贫任务。整合交通、水利、农业、财政、金融、科技、教育、卫生等22个专项扶贫资金8,173万元,全力投入脱贫攻坚,为年度脱贫任务完成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引来金融扶贫、技术扶贫、社会扶贫,构建扶贫大格局。社会捐赠资金2,233万元,金融扶贫放贷1,936万元,助力2,788名贫困农户产业发展和住房建设。
用好四项基金,补齐脱贫短板。率先完成四项基金建立,共筹集资金5,249万元,其中:教育基金2,175万元,卫生基金1,650万元、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500万元、小额信贷风险基金924万元。累计发放基金2,322万元,惠及贫困人口4,907人,切实解决贫困户子女上学、患病就医和发展产业等资金短缺难题。探索总结出“多样化宣传、阳光化管理、规范化存档、常态化监督”的扶贫资金管理经验。
创新扶贫方式,提升造血功能。光伏发电助力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2017年投入200万元为6个贫困村建设24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预计年收益30万元。龙头企业+贫困户/村股权分红,投入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600万元,每个贫困村每年保底分红8万元。“扶贫保”增强风险防控,为全区2,678户贫困户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增强贫困家庭风险防控能力。
多年来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虽然总体平稳,但我们十分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财政收支规模小,财政保障能力弱,属典型的“吃饭型”财政。具体表现在:财政收入总量小,增长缓慢,可用财力有限。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过快,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收入结构失衡,收入质量不高,税收收入逐年下降,非税收入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占比过高,一次性因素较多。全年本级税收收入完成29,24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5.28%,税收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54.86%下降到45.28%,减少了9.58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35,34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4.72%。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偿债能力较差,还本付息压力巨大。实体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差,对财政贡献率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加快发展、全面发展压力巨大,财政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听取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认真应对,逐步缓解财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底,财政局(含下属五个二级单位)核编人
数60人,实有在职人数56人(含编内聘用1人),退休人员24人。公务车编制6辆,实有公务车3辆,均为局下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辆。
三、收支预算总体情况
2018年我单位收入预算总额为1058.62万元,其中:当年财政拨款收入1058.62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1058.62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812.63万元,日常公用支出122.55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6.45万元,项目支出106.99万元。
四、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我单位预算安排支出主要用于保障本部门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以及本单位承担的仁和区财政事业发展相关工作。
基本支出,是用于保障仁和区财政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社会保障缴费、离退休费、住房公积金和日常公用经费等。
项目支出,是用于保障仁和区财政局及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
按支出功能分类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40.57万元,主要用于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日常运转以及为完成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年度项目支出,主要包括:1、预算改革业务28.19万元;2、财政国库业务39万元;3、信息化建设20.3万元;4、财政委托业务支出19.5万元。
(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9.2万元,主要用于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社保缴费及离退休人员支出。
(三)医疗卫生支出37.2万元,主要用于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及公务员医疗补助等支出。
(四)住房保障支出81.66万元,用于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等支出。
五、“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安排情况
2018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20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8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2万元。
(一)因公出国(境)经费
2018无出国(境)经费预算,与2017年预算持平。
(二)公务接待费
2018年安排公务接待费预算8万元,较2017年预算下降1.72%,主要原因是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主要用于执行公务、考察调研、检查指导等公务活动开支的用餐费等。
(三)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2018年安排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12万元,与2017年预算持平。主要用于公务用车燃油、维修、保险等方面支出。2018年不新购车辆。
六、绩效目标设置情况
2018年仁和区财政局部门整体支出、部门通用项目和专用项目均按要求实行绩效目标管理,项目支出涉及当年财政拨款106.99万元,绩效目标情况详见附件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