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仁和区2017年消费品市场再创佳绩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1-30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2017年,仁和区真抓实干,大力发展“康养+”产业,认真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努力开拓消费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引领作用,为保持全区经济稳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1.63亿元,比上年增加4.35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2016年加快0.4个百分点,比全市增速高0.5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市县区第2位,增长速度超市下达目标任务1.7个百分点,居县区第1位。增速“好于上年、快于预期、高于全市”,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表

  2017
(万元)

2016

(万元)

同比增长
(%

攀枝花市

3524076

3169045.8

11.2

  东区

2148351.8

1934551.1

11.1

  西区

403330.2

362941.3

11.1

  仁和区

416284

372810.3

11.7

  米易县

370460.5

332149.6

11.5

  盐边县

185649.5

166593.5

11.4

一、2017年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较快增长

1.四大行业均实现2位数增长。2017年仁和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3亿元,同比增长11.7%,较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62亿元,同比增长13.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5.77亿元,同比增长11.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1亿元,同比增长11.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14亿元,同比增长10.9%

2.城乡市场协调发展。按销售所在地分,2017年仁和区城乡市场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城镇市场继续担当推动我区消费市场繁荣发展的主导力量,实现零售额33.97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7.66亿元,同比增长 9.2%,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对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3.住宿餐饮创新经营,批发零售平稳发展。按消费形态分,住宿餐饮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消费者消费需求变化趋势,调整经营方式,提供大众化、个性化、便民化的消费商品和服务,并且充分顺应文化旅游潮流,形成娱乐休闲相结合的农家乐等新型经营方式,创新发展,成果明显。2017年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24亿元,同比增长10.9%。批发零售业发展较为平稳,实现零售额37.39亿元,同比增长11.7%

(二)限上重点商品支撑增强

1.日用类商品保持快速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0.17亿元,同比增长17.2%;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3.73亿元,同比增长13.4%;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零售额0.1亿元,同比增长10.9%;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0.18亿元,同比增长25.3%

2. 汽车销售拉动显著。2017年,限上45户批发零售企业中汽车销售24户,共实现零售额21.09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达到82.2%,同比增长14.3%,增速与上年持平,汽车消费对全区消费品市场的贡献率超过 6成,拉动零售总额增长7.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去年提高0.3个百分,拉动作用显著。

二、消费品市场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7年,传统商品类、新业态、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全面增长,有力支撑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但市场运行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

(一) 限上企业单位数量少,发展后劲不足

我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45家,2017年新入库企业只有2家,45家限上企业主要分布在汽车类、钢材类、煤炭类、药品类、副食饮料类、工程机械类、办公用品类、焦油类、液化汽类、矿石类。其它行业如:家居建材类、蔬菜水果干杂类、五金机电类、服装类、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烟酒类、摩托车(电瓶车)类、石油类等行业,因企业入库积极性不高,企业经营底数不清,一些行业没有入库纳入统计,导致行业结构较单一,行业不全,发展后劲不足。

(二)消费品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限上企业消费品结构单一,汽车消费占比过大。2017年限上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1.09亿元,同比增长14.3%,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高达82.2%汽车销售直接影响消费品市场走势, 一家独大的格局依然存在。

(三)企业上报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企业统计数据存在修改情况,数据同比增幅大,环比波动大,数据陡增陡降。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限下企业的清理和培育,培育新的增长点

乡镇、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部门职责,加强辖区内限下商贸企业的清理,深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对达到规模要求的企业加大培育力度,列出培育清单和时间表,实行一企一策,对达到限上标准的商贸企业及时申报入库统计,不断优化限上企业结构。

(二)加大对重点企业监测,强化重点企业服务制度

乡镇、行业部门要切实做好预警监测,加大对重点企业监测,强化重点企业服务制度,在统计上报前及时了解企业的情况,针对统计数据可能出现的波动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统计数据出现陡增陡降等异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