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2017年仁和区统计基础工作调研分析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7-11-15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为深化统计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夯实统计基础工作,仁和区统计局2017年上半年开展了全区部门、乡镇、“四上”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调研。在全区范围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全面掌握全区基层统计单位人员、制度、条件等统计基础工作情况,了解基层统计人员意见和建议,为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截至61日,共收到36家区级部门、16个乡(镇)、街办、管委会,辖区内191家企业的问卷回执。调查情况如下:

一、区级部门基本情况

36家区级部门的57名统计从业人员接受了调查。

(一)部门基础工作情况

此次调查发现,36家部门在电脑配备率及网络开通率两项硬件指标均达100%27家单位建立了统计工作台账,占接受调查单位数的75%26家单位制定了统计工作制度,占接受调查单位数的72.2%

(二)统计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性别:男21,女3635岁及以下21人,占36.8%36-4529, 50.9%46-557人,占12.3%

图表 1年龄段分布

2.从业人员学历。大专学历11人,占19.3%;本科学历45人,占78.9%,研究生学历1人,占1.8%

3.从事统计工作时长。0-6个月24人,占42.1%7-24个月11, 19.3%24个月以上22, 38.6%(其中从事统计工作5年及以上有14人、10年以上6人)。

图表 2 从事统计时长

4.从业资格情况。持统计从业资格证24人,占42.1%

无统计从业资格证但从事统计工作人员33人,占57.9%。其中:22人为从事统计工作半年及以下人员,占无证人员的66.7%7人为从事统计工作半年以上、3年(含)以下的人员,占无证人员的21.2%4人为从事统计工作5年以上,占无证人员的12.1%

5.专兼职情况。此次调查发现,仅卫计局、国投公司、经信局3家设有专职统计岗位(其中,卫计局设有2个专职统计岗位),专职统计人员4人,占7%

兼职人员53人,占93%53名兼职人员的工作岗位:办公室13人,占兼职人员的24.5%;财务人员21人,占兼职人员的39.6%;其它业务科室19人,占兼职人员的35.9%

(三)收到意见建议三条,均为加大统计知识培训、业务指导力度

(四)存在问题

1.统计人员不稳定。调查显示:从事统计时长为0-6个月24人,占42.1%,其中22人为无证从业人员。由于人员更换频繁,造成统计业务培训始终不能保证业务需要。

2.统计人员多为兼职。调查显示:部门93%的统计人员为兼职,由于兼职人员工作繁杂,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统计制度和台帐不规范。调查显示:近3成的部门没有建立统计台帐和统计工作制度,反映部门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度不够,统计工作规范化不高。

二、乡(镇)、街办基本情况

全区共14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接受了此次调查,调查显示:乡、村级现有统计人员共123人,其中:乡镇、街办24人,村、社区99

(一)乡镇、街办统计基础情况

此次调查发现,乡镇、街办统计人员中有105人配备了电脑(其中:有95台电脑开通网络,10台电脑没有网络),18人未配电脑,占14.6%49.6%单位建立了统计工作台账;50.4%单位制定了统计工作制度。

(二)统计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性别:男80人,女43人)

1.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56人,占45.5%36-4547, 38.2%46-5520人,占16.3%

图表3年龄段分布

2.从业人员学历。初中及以下学历20人,占16.3%;高中中专学历44人,占35.8%;大专学历41人,占33.3%;本科学历18人,占14.6%

3.从事统计工作时长。0-6个月49人,占39.8%7-24个月9, 7.3%24个月以上65, 52.9%(其中从事统计工作5年及以上由19人、10年以上11人)。

图表 4 从事统计时长

4.从业资格情况。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13人,占10.6%。无统计从业资格证但从事统计工作人员110人,占89.4%。其中:52人为从事统计工作半年及以下人员,占无证人员的47.3%21人为从事统计工作半年以上、3年(含)以下的人员,占无证人员的19.1%37人为从事统计工作3年以上,占无证人员的33.6%

5.专兼职情况。此次调查发现,仅有2个乡镇设有专职统计岗位,专职统计人员12人,(其中,仁和镇设有2个专职统计岗位、社区3个统计岗位,啊喇乡设有1个专职统计岗位、村级6个统计岗位)占9.8%。兼职人员111人,占总数的90.2%111名兼职人员中:村文书72人,占兼职人员的64.9%;其它业务人员39人,占兼职人员的35.1%

(三)收到意见或建议

1.由于村委会、居委会统计人员更换频繁,为稳定统计队伍和工作需要,建议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2.建立与当地统计工作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村委会、居委会统计人员补贴制度。

3.统计工作事项较多,能否建议乡镇实行专职统计员制度。

4.统计所报数据要求与部门数据、各项任务指标衔接,准确性及真实性不高,能否独立上报。

5.社区工作繁杂,各类统计报表越来越多,能否加强部门间协调。各项统计报表时间不统一,造成要频繁入户,频繁到上级部门领表、报表,增大了工作量。           

6.报表时间要求过急,经常是上午接到通知,下午就要求上报。能否提前做好安排,留够充足时间进行调查统计。

(四)存在问题

1.统计硬件条件欠缺。调查显示:乡村两级统计专用电脑配备率未达100%,网络未达到全覆盖;

2.统计人员兼职多、新手多,文化水平偏低。调查显示:乡村统计人员9成为兼职人员,4成为从事统计工作半年以下,过半数的统计人员学历为高中以下。

3.统计台帐、统计制度不健全。调查显示:过半的单位没有建立统计台帐和统计工作制度。

三、企业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对象共计191家,其中:规上工业118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61.8%;规上服务业24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12.5%;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9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25.7%

(一)统计基础工作情况

1.电脑配置和网络情况:191家企业都为统计人员配备有电脑,且开通了网络,电脑配备率和网络开通率达100%

2.台账情况:建立台账的106家,占全部调查企业的55.5%;未建台账的85家,占全部调查企业的44.5%

3.统计工作制度情况:建有制度的96家,占全部统计企业的50.3%;未建制度的95家,占全部统计企业的49.7%

(二)统计从业人员情况

共有171名统计从业人员接受了调查。其中:男性42人,占全部统计人员的24.5%;女性129人,占全部统计人员的75.5%

1.统计从业人员按专业分:工业96人,占全部统计人员56.1%;规上服务业30人,占全部统计人员17.5%;批发零售业45人,占全部统计人员26.4%
    2.统计从业人员按年龄段分:20-2917名,占全部统计人员的9.9%30-3965名,占全部统计人员的38%40-4973名,占全部统计人员42.7%50-6016名,占全部统计人员9.4%

3.统计从业人员按学历分:初中及以下1名,占全部统计人员的0.6%;高中、中专、职高26名,占全部统计人员的15.2%;大学专科119名,占全部统计人员的69.6%,大学本科24名,占全部统计人员的14%,硕士及以上1名,占全部统计人员的0.6%

4.按从事统计工作时间分:0-6个月18人,占全部统计人员的10.5%7-24个月37,占全部统计人员的21.6%24个月以上116,占全部统计人员的67.9%

5.从统计从业人员具备的统计专业技术资格来看,具备初级统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为39人(其中:工业2人,规上服务业15人,商贸业22人),占全部统计人员22.8%

6.从岗位设置来看:专职人员10人,占全部统计人员的5.8%;兼职人员161人,占全部统计人员的94.2%

(三)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

1.统计任务重,要求增加工作人员。

2.统计局与单位之间加强交流,更好地指导统计工作。

3.统计局多组织学习,重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并加大力度。

4.报表网络不稳定,开网时间短。

5.报表工作程序简单些好。

6.报表太多,数据重复,要求减少报表。

7.财务状况表上报时间太早,会计报表还没出来,要求延后。

8.报表的审核公式太多、复杂。

9.报表时希望填真实数据。

(四)存在问题

1.统计人员设置与工作量不匹配。部分企业统计人员配置与工作量不相适应,随着企业的发展,统计任务越来越繁重,由于部分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设置的统计人员却是在减少,统计人员疲于应付的现象存在,造成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不扎实不规范,数据质量不高。

2.统计队伍稳定性不高,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由于部分企业主要领导对统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只注重经济发展和统计结果,不注重统计过程的现象,统计工作中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部分统计人员觉得没有发展前途,不愿从事统计工作,导致统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统计制度的贯彻缺乏连续性、统计业务衔接不好、资料交接不全。

3.高素质、多技能的统计人才匮乏。统计人员中通晓多个专业、具有多学科基本知识技能、适应性较强的人员十分匮乏,特别是缺乏既熟悉统计又懂经济的分析研究人才和熟悉统计又精通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表现在:由于绝大多数人员不是学统计专业的,对统计专业知识掌握甚少,又缺乏系统专业培训,对统计制度、统计报表、统计指标理解和把握的不深不透,致使统计报表的数据出现误差,统计分析开展难。从统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分析,具备初级统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人数仅为39人,占全部统计人员22.8%,具备中、高级的统计专业技术资格人数为0

 4.兼职统计人员多,工作质量无法保证。全区规上企业191名统计人员中,专职统计人员只有10人,仅占5.8%,而且这部分专职统计人员也承担其它岗位职责,绝大多数单位的统计工作由会计兼任,且有的人员身兼多家企业,仅仅在“一套表”开网的时候抽出时间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统计工作,因此无法保证报表数据质量和上报时间,统计报表数据不实、报表迟报、统计台帐不健全或不规范、原始记录缺乏、统计资料无人整理保管的现象还存在。

5.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匹配,统计人员不安心工作。统计工作无论是在统计干部的切身感受上还是在社会公众的理解认识上,都是一项非常清苦、枯燥的工作,由于目前部分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统计人员地位不高,工资收入和待遇低,工作枯燥而清贫,工作热情也慢慢淡化,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干工作就是为完成任务,对报表源头数据不愿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对统计结果不愿作深层次的分析评估,采取直接汇总上报,交差了事,难以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学习和钻研统计业务及报考统计专业技术职称也没有积极性。

四、意见建议

统计基础不实、不牢,统计能力提升和数据质量提高难以保证。近年来,全区统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也存在统计基础不牢、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去年以来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对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作出重要批示,提升统计能力,夯实统计基础,尤其是夯实数据源头的企业、村、社区基层统计基础、提高基础数据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

今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出台了处分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有关统计规范性文件,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把《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等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纳入“七五”普法规划,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系统、深入的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统计法律意识。同时统计系统及各部门要利用各种重大宣传日及培训会向“四上”企业、社会群众广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全体统计人员及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重视统计的氛围,为做好统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推行县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

乡镇、街办统计机构是非常重要的基层统计机构,承担着辖区统计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管理。机构独立、专职人员是保证统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独立开展统计调查、指导和上报数据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为此要稳步推进县以下乡镇、街办统计机构垂直管理是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推行乡镇、街办统计机构、人员、经费垂直管理,建立起一支专职、高效、独立的乡镇、街办统计队伍,将进一步夯实基层统计基础,促进基层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强化部门统计工作

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一部分,是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部门统计工作职责,鼓励有条件的部门成立独立的统计机构,部门均设置专职的统计人员,明确统计分管领导,建立健全统计工作制度和台帐,通过夯实部门统计基础,强化部门统计工作,为开展部门和行业统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统计工作考核

加大乡镇、街办、部门统计工作考核力度,统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统计工作好坏与职工利益挂钩,促进机关事业单位重视统计工作,抓好统计工作。定期开展“四上”企业统计人员表彰工作,对模范遵守统计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统计上报义务的“四上”企业统计人员给与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励先进,调动广大统计人员的积极性。

(五)加大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

乡镇、街办和各部门结合辖区管理职责和行业职能,切实加强“四上”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使“四上”企业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稳步提高。

(六)加强统计软硬环境建设投入

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区到乡、村、社区统计专网建设,把统计软、硬环境建设经费纳入政府年度预算,确保统计人员均有电脑、能上网,保证统计工作正常开展。

(七)适度提高统计人员待遇

由于村、社区及“四上”企业统计人员兼职多、待遇低,造成统计人员不稳定,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开展。要统筹安排,从全区角度增加统计工作经费预算,用于补助村、社区及“四上”企业统计人员交通费、电话费、加班费等,通过增加补助达到适度提高统计人员的待遇,稳定统计队伍,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八)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和巡查

统计部门要常态化开展统计巡查和执法检查,对不认真履行统计义务的单位和企业要加强巡查和执法检查,对违法情节较重的单位和企业坚决给予行政处罚,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数据质量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