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关于研究学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贯彻落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的情况专报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7-09-20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近期,国家统计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仁和区抓紧学习研究核算体系出台政策背景、内容变化,对统计政策改革做好区县应对和准备。同时,近期,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方案》,目前正在市州一级统筹制定方案,国家将从2019年实施。仁和区提前部署,抓紧研究统一核算对我区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一、贯彻学习2016年核算体系的情况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以下简称:2016年核算体系或CSNA-2016)于今年7月由国家统计局进行了全面修订,并逐省、市、区印发学习。区统计局认真组织学习,由综合股承担体系理论研究、新框架解析、修订指标解读、改进核算方法研究。同时对接市局,弄清楚2016年核算体系的实操推进情况、核算体系修订的变化及对我区经济指标核算可能造成的影响、后续方案及贯彻执行配套制度建设情况。

(一)2016年核算体系的几个主要变化

2016年核算体系主要从基本框架、基本概念和范围、基本分类、基本核算指标和核算方法等五个方面对2002年核算体系进行了系统修订。整个核算体系分为基本核算和扩展核算两大部分,都相应进行了调整、丰富和完善,主要变化有三:

1.调整了基本框架。一是不再单独设置国民经济账户。将国民经济账户按照账户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整合,主要国民经济账户的内容均已体现在基本核算表中,为此不再单独设置“国民经济账户”。二是加强了附属核算的内容,更名为“扩展核算”。将原来的人力资本核算、自然资源实物核算的内容作了延伸和加强,新增了与新兴经济有关的探索性核算内容。三是将价格指数和不变价核算的应用范围作了推广。

2.基本核算部分的内容变化。一是机构部门分类的变化。单独设置了“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使其与企业、政府、住户等机构部门并列。二是引入经济所有权、知识产权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和雇员股票期权、实际最终消费等新概念,由此导致对应核算内容的扩充。三是资产负债核算的内容有显著改进和加强。主要体现在表式、资产负债内容、分类、时点计算等变化。

3.具体核算方法的变化。其变化渗透在各项具体指标的具体处理程序中。比如生产者价格定义的变化,其中涉及增值税的处理问题;关于劳动报酬的具体核算方法,涉及城乡个体经营收入的处理问题等。这些修改,既体现了根据中国实际确定具体核算方法的基本原则,同时又显示出向国际规范不断靠拢的努力。

(二)2016年核算体系的运用

实施2016年核算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伴随着体系的建设和实施,由国家到地方统计局还要陆续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二是制定国民经济新行业分类标准,制定并实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标准(试行)》,积极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改进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实施2016年核算体系创造条件。三是在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重新组合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文化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健康产业等派生产业增加值核算。四是国家统计局正在编写《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培训教材》。从国家到省、市、区对相关部门及有关人员的培训即将启动。

因此,统计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责任更加重大,对统计全面客观反映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能转换进程的要求更高。按照国家到地方推进核算体系的进度情况看,现在编制区县一级实施2016年核算体系的方案、培训教材还不成熟。同时,8月份,由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方案》,这一动作是对实施2016年核算体系的重要支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地区生产总值评估和核算具有重大影响。区统计局结合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的主要调整变化、对我区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二、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对仁和区影响分析

(一)统一核算的主要调整变化

统一核算后,未来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GDP,将不再由自己核算,而是交给国家统计局,这将改变目前分级核算的情况。各省以下的地市级GDP核算也是实施“下算一级”,省统计局算地市GDP数字,地市统计局算县一级GDP。“分级核算”改“下算一级”,改革的方向是挤出各地GDP水分,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主要变化体现在4个方面:

1.改革核算主体。由现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分别核算,改革为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组织和实施核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共同参与。

2.改革核算方法。先确定全国的核算基准,再根据各地区行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结合基础资料和相关指标调整确定各地区分行业增加值,最后将各地区分行业增加值汇总计算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地区汇总数和国家数据的基本衔接。

3.改革工作机制。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组织和实施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提供统一核算有关基础统计资料,并参与核算方法研究和数据审核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提供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所需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资料、财务资料、财政收支和决算资料等。国家统计局组织成立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专家委员会,为统一核算提供指导和咨询。

4.有序开展派生产业增加值核算。在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重新组合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海洋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健康服务业等派生产业增加值核算,有针对性地反映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情况。

(二)统一核算可能对我区产生的影响

1.对数据结果的可能影响。目前,国家对地区GDP采用的是分级核算的方式,致使国家和省、省和市州的GDP汇总数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以2016年为例,各省GDP汇总数比全国多2.7万亿,省内各市州GDP汇总数比全省多2072亿元,差距主要来源于工业,各市州工业增加值汇总数比全省多3467亿元。

这几年,全市各区县GDP上报汇总数等于全市核定数。统一核算就是要消化掉各省高于全国、各市州高于全省的GDP总量,也就意味着各市州、区县GDP总量可能因此出现调减。当前差距主要集中在工业,统一核算后对工业的调整力度也将是最明显和最突出的,我区工业比重占GDP总量的76.6%,如果基础不扎实、支撑不强,所受影响可能更大。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全省到全市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调整力度,以及我区自身的支撑情况。

目前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还未明确具体的调整方案,如果基础扎实,支撑强,可能影响较小;反之,如果基础不扎实,支撑弱,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削减。

2.对基础数据的要求更高。改革核算方法中提到“如果某行业增加值地区汇总数与国家相应行业增加值差距超过合理区间,按照各地区该行业增加值所占份额并结合基础资料和相关指标进行调整,合理确定各地区分行业增加值”,原来只审核GDP和三次产业的总数据,未审核各细项行业。现在各行业逐一审核,对各行业现有基数可能将产生较大影响,对各行业均衡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工作机制中明确,国家统计局组织成立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专家委员会,充分利用统计资料、财务资料、财政收支和决算资料等进行核算,将更加注重基础数据的协调匹配。

3.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新经济更加重要。国家将有序开展文化、体育、海洋、战略新兴、健康服务等产业核算,如各县区和各行业不注重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新经济,打牢基础,抢占先机,可能会出现后期追赶更加困难的局面。

(三)对策建议

1.强化统筹,全力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国家统计局将以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为依据,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这次普查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修正,还可能因统一核算打破现有市州总量格局,对未来五年的核算也将产生重大影响。仁和区要在“四经普”中提前谋划,强化统筹,各指标行业主管部门要摸清家底,算好行业经济账,确保全区经济基础数据扎实,统计支撑到位。

2.齐心协力,做大做强“四上”企业。继续加强“四上”企业的培育和管理,尤其是要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库”,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作为统计监测对象,加大支持和帮扶力度,达标一户入库一户,不断壮大我区规模以上企业规模。“四上”企业入库要从今年就开始抓起,明年继续巩固,做到“应统尽统”。

3.部门联动,做好统计基础工作。GDP统一核算后,多数相关指标将由省统计局直接从省级各部门直接获取并计算市州GDP,区县一级的核算改革趋势也是由市统计局计算,因此区级相关部门的行政记录和业务数据,将是核算我区GDP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因此,必须实行部门联动,提前介入,积极准备,做好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相关基础工作,匹配好各行业、各企业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尤其是提升工业增加值率,提高部门统计数据质量,共同做好GDP统一核算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