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仁和区2017年一季度农业经济简析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7-07-11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今年以来,仁和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认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克服各种不利影响,全区农业经济运行平稳。

一、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92万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8133万元,同比增长5.1%;林业产值253万元,同比增长5.1%;牧业产值9255万元,同比增长3.4%;渔业产值333万元,同比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18万元,增长8.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1224万元,同比增长3.9%

 

2017年一季度农林渔牧业产值表

单位:万元,%

   

按现行价格计算

按可比价计算发展速度

1-本季

上年同期

1-本季

本季

本期

上年同期

本期

上年同期

农林渔牧业总产值

18392

17429

18392

17429

104.48

104.48

1、农业产值

8133

7606

8133

7606

105.51

105.51

2、林业产值

253

230

253

230

105.11

105.11

3、牧业产值

9255

8902

9255

8902

103.4

103.4

4、渔业产值

333

309

333

309

104.85

104.85

5、农林渔牧服务业产值

418

382

418

382

108.34

108.34

农林渔牧业增加值

11224

10620

11035

10620

103.91

103.91

 

(一)种植业生产销售良好。一季度,我区种植业生产稳定,小春粮食生产稳中略升,早春蔬菜增效明显,特色水果产销两旺,全区种植业生产销售形势良好。

小春生产方面:一季度,全区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82公顷,同比增加58公顷,增长1.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554公顷,同比减少1公顷;豌豆播种面积1960公顷,同比增加40公顷,增长2.1%。一季度,全区油菜籽播种面积85公顷,与去年同期持平。

蔬菜产销方面:一季度,全区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485公顷,同比增长2.2%,产量达75380吨,同比增长2.5%。其中,叶菜类产量同比增长2.3%,白菜类产量同比增长1.7%,甘蓝类产量与上年同期持平,根茎类产量同比增长2.3%,瓜菜类产量同比增长1.9%,豆类产量同比增长3.2%,茄果类产量同比增长6.8%,葱蒜类产量同比增长4.1%,瓜果类播种面积同比下降0.9%、产量同比增长2.5%。从农牧调查信息看,种植品种较上年增长较大的有胡萝卜、西红柿、四季豆、大葱等,由于仁和区早春蔬菜上市早,单产高,加之我区日趋成熟和规范的营销采购、冷链物流、电商配送等市场推动,早春蔬菜除满足仁和城区和市区市场外,部分销售到外地,价格稳中有增。

水果产销方面:一季度,全区水果产量3266吨,同比增长4.41%。其中,草莓面积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由于管理技术水平提高,种植气候适宜,产量738吨,较上年增长2.5%

(二)畜牧业生产回暖。一季度,全区畜牧业实现产值0.93 亿元,同比增长3.4%,占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50.3%,肉类总产量4005吨,同比增长1.5%,增速比2016年一季度增长3.9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个百分点。其中,生猪出栏42371头,同比增长0.5%,增速环比增长1.9个百分点;猪肉产量2844吨,同比增长1.9%,增速环比增长1.8个百分点;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2408头,同比增长0.6%,牛肉产量286吨,同比增长1.4%;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18945头,与上年同期持平,羊肉产量354吨,同比增长0.9%;出售和自宰的肉用活家禽312146头,同比下降1.3%,家禽肉产量456吨,同比下降0.4%

二、农产品及农资价格走势特点

(一)生猪价格持续高位。从我区居民消费价格及四川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综合情况看,今年一季度,猪肉均价普遍在30/公斤以上,最高达到36/公斤以上,价格同比增40%以上;仔猪价格在36/公斤左右,涨幅同比超过37%,呈现高位运行趋势。

(二)粮食价格保持稳定,蔬菜、水果价格稳步上涨。从居民消费价格看,今年一季度粮食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蔬菜、水果价格稳步上升。大米价格在5/公斤,同比持平;蔬菜价格在6/公斤左右,同比增长13.3%;水果价格在9/公斤左右,同比增长10%

(三)农资价格总体保持平稳。一季度,农资价格维持平稳。从零售均价看,化学肥料价格同比增长2%;化学农药价格同比增长2.7%;农用种子价格同比增长1.1%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转移性收入增长动力减弱。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国家、省、市、区有关涉农性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逐渐趋于稳定,补贴拉动的政策效应已基本释放,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速已连续收窄且有进一步走低趋势。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的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31元,与上年相比减少62元,同比回落21.3%,主要是政策性生活补助和惠农补助及赡养收入大幅减少。结合对全区各乡镇农业政策性补贴发放调查情况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即: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在单项补贴标准上降低,退耕还林补贴在逐年调减消化,由此将对我区农民转移性收入产生一定影响。

(二)制约畜牧业发展因素复杂。一是投入不足,资金和技术扶持不够,我区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还较为薄弱。二是畜牧业产业链不健全,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畜产品加工粗放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低下。三是规模养殖不够,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不能有效适应市场波动。四是畜产品安全、动物疫病防治等问题反复给养殖户带来阵痛,导致部分养殖户、农民发展畜牧生产的积极性降低。同时,尽管有市场行情向好、价格走高,政策性保险跟进等利好因素,但中、小规模养殖户及散户更倾向于选择周期不长、粗放经营的羊养殖,对生猪、牛养殖积极性不高,部分生猪、牛养殖户补栏意愿低。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小春田间管理,提早安排大春生产。一是我区3月、4月气温急剧回升,小春作物病虫害发生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建议进一步加强小春作物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二是提早安排大春生产,提早做好种子和农资准备工作,充分利用地力培肥、田型调整、节水灌溉有利条件、光照充足的气候优势,力争大春作物早育早播,培育壮苗,争取主动。

(二)抓好生猪监测预警。随着气温回升,消费者可选择的肉食品、蔬菜和水果的种类增加,对猪肉的需求量将开始逐步减少,供需均进入下降态势。建议抓好生猪价格监测预警工作,积极发布,科学指导养殖户(场)补栏和出栏,将养殖效益最大化。

(三)抓好政策落实,确保农民增收。一是加快土地确权工作,稳定土地的承包权,用活土地的使用权,扩大土地流转规模。二是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加快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带来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拓展助农增收渠道。大力实施仁和区“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行动,促进我区电商下乡、电商“店小二”等平台建设,推进农超、农社、农企、农网对接,鼓励在城镇、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加大现代农民电商营销业务培训,提高农民电商营销能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农业技术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加强农户的种植和养殖业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以及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政策资金等扶持提高农户种养殖业的积极性,为农户增加收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