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仁和区2016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7-07-11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仁和区2016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6年,仁和区坚持以“超常作为、稳中求进”为基调,紧紧围绕“宜人新城、产业新区”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兴区、城乡统筹、开放合作”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实体、重投资、推转型、抓改革、优生态、攻脱贫、惠民生、促和谐。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平稳较快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7.68亿元,增长9.0%。其中:一产增加值9.97亿元,增长4.3%;二产增加值174.87亿元,增长9.4%;三产增加值32.84亿元,增长8.0%

一、市级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一)总体实现了预期目标

市级考核由统计局提供的11项指标,4项欠目标任务,7项超目标任务。

1.欠目标任务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欠市级目标1个百分点,增速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35元,增长8.4%,欠市级目标0.1个百分点,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35亿元,增长11.9%,欠目标5亿元;技改投资完成23.4亿元,增长31.3%,欠目标9.6亿元。

2.超目标任务指标: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完成217.68亿元,增长9%,超市级目标2.18亿元,增速刚好完成目标任务;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1%,超市级目标2.1个百分点;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4亿元,增长24.6%,超市级目标0.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3亿元,增长11.3%,增速超市级目标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68元,增长9.5%,刚好完成市级目标;建筑业总产值9.23亿元,超市级目标0.23亿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89%,比市下达目标多降5.89个百分点。

(二)县区排位总体靠前,实现争先进位

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项指标居全市第1位,分别比上年上升4位、1位、2位;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第2位,分别比上年进1位和持平;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居全市第3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位次与上年持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位次进2位,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无上年排名。

二、全年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

农业总产值完成17.4亿元,增长4.6%。农业增加值完成10.1亿元,增长4.4%。今年种植业生产稳定,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蔬菜产量逐年增长,水果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种植业生产形势发展良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万公顷,增长2.7%;粮食总产量6.6万吨,增长1.1%。农产品保持量价齐升,蔬菜产量及食用菌25.2万吨,同比增长1.1万吨,增4.5%;水果产量9.5万吨,增长0.6万吨,增6.7%。随着仁和区狠抓项目落实,整合资金加大“三农”投入,实施精准脱贫,不断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从而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二)工业经济平稳向上发展

仁和区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含钒钛园区),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市3.4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居全市县区第3仁和区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增速居县区第3位(各县区扣除大企业及钒钛园区)。

1.工业总产值保持较快增长

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46.74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区属完成201.06亿元,同比增长13.1%钢城集团仁和辖区企业完成14.55亿元,同比下降14%钒钛高新区完成231.13亿元,同比增长12.9%

2.用电量小幅增长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用电31.5亿度,同比增长2.69%

3.重点行业保持较快增长

2016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个重点行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74.94亿元、122.64亿元、80.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12.7%13.2%

4.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完成产值372.78亿元,同比增长12.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4%;轻工业完成工业产值73.96亿元,同比增长7.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6%

5.工业效益运行平稳,利润总额高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1.7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利润总额6.5亿元,同比增长54.1%;应交增值税4.3亿元,同比下降6.3%;实现利税总额11.37亿元,同比增长20.3%

(三)投资实现平稳增长

2016年,仁和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其中:区本级完成148.7亿元,增长6.6%;钒钛园区完成18亿元,增长20.9%。区本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扣农户投资和成昆铁路项目)115.4亿元,增长24.6%,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1.全年入库项目个数和上报量创历史新高

2016年,区本级累计入库项目168个,入库计划投资总量216.5亿元,其中:亿元项目26个。本年入库项目投资上报量达83.2亿,创历史新高。

2.期末库存项目余量较大

截止12月底,仁和区本级有投资余量项目108个(投资项目96个,房地产12个),计划总投资余额达205.2亿元。期末投资余量大,为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打下较好基础。

3.商品房销售实现增长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8.6万平方米,增长15.2%。其中:住宅销售27.8万平方米,增长17.0%;商品房销售额11.36亿元,增长3.7%。其中:住宅销售10.91亿元,增长17.1%

(四)消费市场稳定增长

2016年,仁和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亿元,增长11.3%。主要特点:

1.城乡市场协同发展,城镇消费能力持续增强

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3亿元,同比增长12.0%,占全区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1.2%; 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亿元,同比增长8.0%,占全区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8%

2.商品零售规模扩大,主导作用显著

商品零售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5亿元,同比增长11.9%,占全区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9.8%;餐饮收入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亿元,同比增长6.0%,占全区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2%

3.限额以上企业较快增长,拉动增长有力

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2.25亿元,同比增长14.7%,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占全社会零售额的比重达59.7%,限额以上零售额对全区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达75.8%,拉动全区零售额增长8.6个百分点。

(五)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态势呈下降趋势,实现营业收入46684.5万元,同比下降59.6%。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下滑严重,实现营业收入36900万元,同比下降65.8%;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快,实现营业收入 5504.3万元,同比增长37.7%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16年,仁和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935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668元,增长9.5%。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因素:一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工地用工量增大,增加就业,拉动内需,消费增长,项目区群众受益,收入提升。正在建设的风电场、攀大高速公路、成昆铁路复线等项目,为实施区域提供了大量就近务工机会,从而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产业规模日趋壮大,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七)财政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45亿元,增长9.7%。其中:区本级完成7.38亿元,增长9.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34亿元,增长12.6%。其中:区本级完成6.13亿元,增长12.2%;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11亿元,减少6.1%。地方财政支出18.49亿元,增长8.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84亿元,增长10.96%;基金支出2.65亿元,减少1.9%

(八)物价涨幅温和

全年,仁和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1.6%,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4.5%,衣着类价格下降0.9%,居住类价格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类价格持平,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