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仁和区201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6-09-12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今年以来,仁和区坚持以“超常作为、稳中求进”为基调,紧紧围绕“宜人新区、产业新区”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兴区、城乡统筹、开放合作”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实体、重投资、推转型、抓改革、优生态、攻脱贫、惠民生、促和谐。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平稳较快发展。

市级考核由统计局提供的指标,已下达具体考核数额的考核指标除三产业增加值外,其余6个指标: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未下达具体考核数额的指标除城镇化率年度反馈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指标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粮食总产量增速、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

区级目标除三产业增加值和区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其余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8亿元,增长9.3%。其中:一产增加值4.2亿元,增长3.9%;二产增加值88.4亿元,增长10.3%;三产增加值15.2亿元,增长5.0%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1.总体实现了预期目标。上半年,仁和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07.8亿元,增长9.3%,完成市级下达确保目标(215.5亿元)50%,三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增长5.0%,欠市级下达目标(9%4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完成7.03亿元,增长4.1%,超区力争目标(3.8%0.3个百分点;区属规上工业总产值103.98亿元,增长12.7%,超市级下达目标(11%1.7个百分点;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超市下达目标(11%1.2个百分点;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刚好完成市级下达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7亿元,增长11.3%,超市级下达目标(11%0.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65元,增长8.7%,超区级目标(8.6%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898元,增长10.5%,超区级目标(9.8%0.7个百分点。区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7亿元,增长4.6%,欠区级下达目标(5%0.4个百分点。

 2. 县区排位总体靠前。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第1位;全区gdp增速、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全市第3位。 

二、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向好

农业总产值完成7.03亿元,增长4.1%。农业增加值完成4.3亿元,增长3.9%。今年上半年种植业生产稳定,小春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蔬菜产量逐年上升,水果产量及品质大规模提升,种植业生产形势良好。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24公顷,增加201公顷,增长4.2%;小春粮食总产量1.13万吨,增长0.1%。农产品保持量价齐升,蔬菜产量及食用菌12.6万吨,增长4.8%,均价6/公斤,增长13.3%;水果产量5308吨,增长8.8%,均价9/公斤,增长10%;活猪均价为20/公斤,增长25%。随着仁和区狠抓项目落实,整合资金加大“三农”投入,实施精准脱贫,不断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二)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呈现降幅收窄、环比上涨的态势,企业复工复产数量增多,产能得到释放,上半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1.总产值增速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28.65亿元,增长11.7%,增速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区属完成103.98亿元,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钢城集团仁和辖区企业完成5.41亿元,下降39%钒钛高新区完成119.26亿元,增长15.3%,增速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

2.增加值增速与上月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2.2%(含钒钛园区),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扣除大企业及钒钛园区,仁和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2%,增速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

3.重点行业连续三个月保持较快增长。全区六大重点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六个行业均保持了较快增长,产值分别为:38.67亿元、9.48亿元、7.09亿元、63.62亿元、42.37亿元、34.84亿元,增速分别为13.4%28.2%27.9%14.0%14.2%19.7%

4.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大部分产品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呈增长趋势。在主要的产品中,水泥的产量增幅最大,增长94.7%,钢材增长70.3%,铸钢件增长30%,炭黑增长27.8%,原煤增长22.2%,铁矿石原矿增长16.6%,铸铁件增长14.8%,洗精煤增长3.2%

(三)投资实现平稳增长

上半年,仁和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增速比上月下滑2.1个百分点。其中:区本级完成73.7亿元,增长8.4%,增速比上月下滑2.3个百分点;钒钛园区完成7.1亿元,下降21.4%,降幅比上月扩大2.7个百分点。区本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考核数(扣农户投资和成昆铁路项目)57亿元,增长12%增速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

1.投资增长的主要指标。

(1)一产业实现高速增长、三产业增长平稳。上半年,仁和区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亿元,增长2.96倍,占投资总量的9.8%。第三产业投资56.5亿元,增长1%,占投资总量的70%。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27.1亿元,增长33.6%

(2)民间投资呈现增长态势。民间投资完成3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7%,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量的43.6%

(3)技改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技改投资完成15.9亿元,增长69.8%

(4)房地产投资和施工面积保持稳定增长。房地产投资11.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商品房施工面积243.3万平方米,增长3.4%

(5)投资资金总来源略有增长,国家预算资金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本年资金来源共计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7% 。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2亿元,增长4.69倍。

2.投资下降的主要指标。

(1)二产业投资降幅较大。第二产业投资16.3亿元,下降14.2%降速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量的20.2%,占比与上月持平。其中:工业投资16亿元,下降15.1%

    (2)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下降。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13.8亿元,下降29%;自筹资金39.8亿元,下降8.4%;其他资金5.4亿元,下降2.2%。国内贷款下降幅度较大,自筹资金占投资主导地位,占比达到56.1%

(四)消费市场稳定增长

仁和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7亿元,增长11.3%,增速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 

1.零售业稳定增长,占据支撑和主导地位。一是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71亿元,增长25.1%,占全区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0%二是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亿元,增长11.5%,占全区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4.7%三是住宿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06亿元,增长5.3%,占全区零售总额的比重为0.3%四是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亿元,增长6.1%,占全区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0%

2.限额以上企业拉动明显。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0.76亿元,增长14.4%,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占全社会零售额的比重达59.6%,限额以上零售额的增长拉动全区零售额增长8.3个百分点。

3.限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呈现三升二降。汽车类实现零售额9.03亿元,增长17.9%;饮料类实现零售额0.08亿元, 增长65.8%;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零售额0.03亿元,增长14.3%;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1.35亿元,下降2.6%;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0.14亿元,下降19%

4.汽车零售一枝独秀,拉动显著。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汽车进入普通家庭步伐稳定,厂家为了促进销量,增加品牌,举办展销会,薄利多销, 1-6月限上汽车类零售额实现9.03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达到84%,增长17.9%,限上汽车零售额增长拉动全区零售额增长8.4个百分点。

(五)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665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898元,增长10.5%。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因素:一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工地用工量增大,增加就业,拉动内需,消费增长,项目区群众受益,收入提升。正在建设的风电场、攀大高速公路、成昆铁路等项目,为实施区域提供了大量就近务工机会,从而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产业规模日趋壮大,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六)财政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21亿元,增长12.4%。其中:区本级完成3.96亿元,增长14.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5亿元,增长4.5%。其中:区本级完成3.27亿元,增长4.6%;基金预算收入完成0.56亿元,增长122.2%。地方财政支出7.07亿元,增长4.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64亿元,增长4.3%;基金支出1.43亿元,增长6.9%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复苏态势不明显

工业企业复苏态势不明显,无新建企业拉动。上半年,仁和区无一户新投产企业入统,新增长点跟进缓慢,拉动仁和区工业经济增长明显不足。

(二)零售额结构单一

目前仁和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46家,其中汽车销售企业达到23家,汽车零售额占全部零售额的51.5%,零售额增长主要靠汽车销售企业来拉动,结构单一。

(三)投资库存项目不足,部分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慢

截止6月底,仁和区在库项目102个,其中:库存在建投资项目仅有34个(投资项目23个,房地产11个),比上月减少21个。库存在建项目数少,后劲不足。其次是投资项目中部分重点项目虽已入库,但项目建设进度慢。

(四)三产业增加值受批发业商品销售和商品房销售下降影响较大

上半年,批发业商品销售额额实现9.8亿元,下降29.4%,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9.4个百分点,批发业持续走低,影响三产业增速3.2个百分点。其次商品房销售面积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4%

(五)农民工资性收入趋缓,经营性利润空间收窄

受经济下行特别是建筑业、制造业等不景气的影响,外出务工及本地务工人员收入增幅趋缓。受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人工报酬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增大,经营性收入净利润空间缩小,影响农户经营收入。

(六)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单一

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两项收入增长对政策性调资依赖度高,当前政策性工资调整幅度很难支持两项收入持续增长。

四、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统计人员的培训

“四上“企业统计报表种类多,指标复杂,加之企业统计人员更换频繁,乡镇、部门要常态化加强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企业统计人员理解掌握统计报表的指标体系,及时准确上报统计数据,避免错报、修改痕迹等情况发生,进一步增强报表数据的协调性。

(二)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零售额的结构

要以成昆铁路复线攀枝花火车站落户仁和区、推进阳光康养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为契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住宿餐饮和批发零售企业,优化仁和区零售额的结构,逐步改变我区汽车零售一枝独大的局面。

(三)重视批发业发展和统计工作

我区发展钢铁、煤炭、机械批发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近年来,由经济下行的影响,批发业不景气,影响了全区三产业的发展。相关乡镇和部门要高度重视批发业的发展,积极化解批发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加强批发企业的清理和培育,把规模大、发展潜力好的企业清理入库统计,全面反映仁和区批发业的发展状况。

(四)抓招商引资,增加项目储备,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

全力做好新项目引进,谋划储备一批具有关键性、带动性、引领性的产业、文化、生态和民生项目,努力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

(五)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房地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工具,但当前房地产投资规模相对过剩、库存较大的情况下,要积极出台政策化解房产库存,同时控制新增房地产投资,逐步减少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六)加大对记账户的帮扶

整合民政、人社、工会、农牧、扶贫等部门帮扶资金和项目向记账户倾斜,提高记账户特别是困难记帐户的收入和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