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超常作为 争先进位奋力推动仁和区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仁和区2014年经济运行分析资料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5-07-09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超常作为  争先进位奋力推动仁和区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仁和区2014年经济运行分析资料 

    2014年,由于宏观经济整体上处于艰难的调整期,市场需求持续不振、自主增长动力不足,国内经济发展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仁和区紧紧围绕区十一届人代会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超常作为、争先进位,国民经济在逆境中取得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  2014年,仁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2.7亿元,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第二产业增加值149.7亿元,增长7.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4%;第三产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8.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3%。

    非公有制经济  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7.5亿元,增长8.5%,占全区gdp的比重为5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2.4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5亿元,增长8.2%。

    二、农业生产平稳增长

    2014年,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围绕果、畜、烟、菜、粮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全区初步形成“龙头带动、基地支撑、专合服务、农户联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2014年,仁和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2亿元,增长4.4%。其中:农业总产值8.65亿元,增长4.2%;林业总产值0.27亿元,增长4.8%;牧业总产值4.86亿元,增长4.7%;渔业总产值0.26亿元,增长5.8%;农林牧业服务业总产值0.18亿元,增长5.3%。

    种植业  粮食播种面积1.24万公顷,增长2.4%;油料播种面积0.05万公顷,增长0.6%;烟叶播种面积0.11万公顷,减少8.7%;蔬菜播种面积0.45万公顷,减少0.4%;瓜果类播种面积0.01万公顷,减少4.4%。

    全年粮食总产量6.41万吨,增长0.8%;油料产量0.08万吨,增长0.7%;烟叶产量0.22万吨,下降10.6%;蔬菜产量23.41万吨,下降0.9%;瓜果类产量0.26万吨,下降4.4%;园林水果产量8.16万吨,增长2.2%。

    畜牧业  生猪出栏19.29万头,增长2.3%;牛出栏1.04万头,增长0.4%;羊出栏8.5万只,增长3.3%;家禽出栏128.12万只,增长1.0%。全区肉类总产量1.74万吨,增长3.0%。其中:猪肉产量1.25万吨,增长3.2%;牛肉产量0.12万吨,增长1.2%;羊肉产量0.16万吨,增长4.3%;禽肉产量0.19万吨,增长2.3%。禽蛋产量0.37万吨,增长1.5%,蚕茧产量132吨,与上年持平。

    渔业  水产品养殖面积874公顷,产量0.26万吨,增长3.5%。

    三、工业增速回落、效益下降

    2014年,市场需求疲软乏力,工业品价格低位运行,煤矿复产难,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增速回落、效益下滑的趋势。

    2014年,仁和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85.7亿元,增长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77.5亿元,增长7.3%。

    实现工业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产销率为95.6%,增长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56亿元,增长30.0%;利税总额11.56亿元,增长26.2%;亏损企业亏损额4.12亿元,下降25.0%,负债总额166.85亿元,上升1.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产量317万吨,增长85.0%;洗精煤373万吨,增长9.0%;铁矿石原矿56.8万吨,增长31.3%;钢材9.3万吨,下降7.2%;铸钢件24万吨,下降59.0%;钛白粉35.8 万吨,下降4.9%;海绵钛675吨,增长112.3%。

    四、投资快速增长

    2014年,在钒钛园区投资大幅下滑影响下,仁和区大力实施重点项目拉动战略。随着观音岩水电站、丽攀高速公路、富邦1000万件载货汽车钒钛制动鼓等重点续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扩能改造工程、干坝子49.5兆瓦风电等重点新建项目强力拉动以及房地产开发的升温,全区投资总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2014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5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9%。其中:仁和区本级完成投资135.6亿元,增长22.9%;钒钛园区完成22.5亿元,下降9.7%。

    按产业分:一产业完成投资4.5亿元,增长13.2%;二产业完成投资57.3亿元,下降22.6%;三产业完成投资96.3亿元,增长60.9%。从数据看二产业投资大幅下降,三产业投资大幅增长。

    全区完成房地产投资2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2%;商品房施工面积218.5万平方米,增长16.8%;商品房销售面积27.4万平方米,增长2.4%;商品房销售额11.8亿元,增长4.4%。其中:住宅销售26.5万平方米,下降0.3%,销售额11亿元,下降2.1%。

    五、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2014年,仁和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亿元,增长9.6%。其中: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9.8亿元,增长5.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企业19.5亿元,增长6.1%;住宿餐饮0.3亿元,减少12.8%。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2014年,仁和区实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511元,增长10.1%。其中:工资性收入15999元,增长4.4%;经营性净收入1491元,增长50.0%;财产性收入886元,增长20.6%;转移性收入7860元,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359元,下降0.1%。其中:食品支出5928元,下降11.7%,恩格尔系数38.6%,比上年同期下降5.1个百分点,说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2014年,仁和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59元,增长11.3%。人均总收入1701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1879元,增长12.8%;工资性收入4039元,增长16.4%;财产性收入350元,增长18.1%;转移性收入743元,下降1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13655元,增长66.2%。其中:食品支出6061元,增长63.5%,恩格尔系数44.4%,下降0.4个百分点。

    七、地方财政收入下降,金融运行平稳从

    2014年财政收支完成情况看,地方财政收入下降,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仁和区2014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2亿元,下降14.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7亿元,增长9.9%;基金收入4.5亿元,下降35.4%。地方财政支出19.55亿元,下降7.2%。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4.73亿元,增长4.6%。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3.37亿元,教育支出2.73亿元, 医疗卫生支出1.19亿元。基金支出4.82亿元,下降30.9%。

    截止12月底,仁和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4.05亿元,比年初增长13.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22亿元,增长14.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5.99亿元,比年初增长18.7%。

    八、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2014年全区一、二、三产业比为4.6:81.9:13.5,三产业比重小,三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3.5%;二产业中的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区gdp的77.1%。全区经济过度依赖工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制品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

    2.工业增长后劲乏力。一是整个国际国内经济还持续低迷,市场需求不足,增长缺乏动力。二是工业产品价格普遍下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企业发展压力大。三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四是全区煤炭企业受停产整顿影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恢复生产,对全区工业生产和税收造成较大影响。五是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我区目前工业经济主要还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低技术、低产出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为主。新兴行业支撑不够明显,产业链扩展不深,影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规模效应。

    3.“两个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难度增大。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种养殖业存在市场风险,收入不稳定,经济下行压力大,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城镇居民收入渠道单一,对政策性调资依赖程度过高,个体私营经济对收入推动力弱,保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难度加大。

    4.投资改革带来的影响。2015年投资进行改革试运行,固定资产投资改为非金融资产投资。调查对象由项目转为法人单位,计算方法由形象进度法转变为财务支出法。非金融资产投资统计制度与现行制度相比,在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统计原则、统计范围、统计标准、计算方法、采集方式等方面有较大变动和调整,由此统计出的“非金融资产投资”数据结果也与现行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有较大差异,现行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将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