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2010年上半年全区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0-07-21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统 计 资 料
2010年上半年全区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2010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0.33亿元,同比增长78.18%,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工业经济总量再创新高,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其中:规上工业完成产值96.75亿元,增长87.6%,规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39亿元(可比价),增长44.1%,增速居全市县区第一。
一、上半年规模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一)轻重工业实现双增长,重工业对全区工业快速增长起主要的拉动和支撑作用。上半年重工业完成产值78.53亿元,增长95.7%,占总量的81.16%。重工行业中,煤炭洗选行业、冶炼行业、建筑制品等行业的增幅均在30%以上,化工等主要耗能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8亿元,增长91.8%,占总量的17.36%,从而带动了全区重工业的增长。轻工行业中,黄磷、钛白粉、涂料等行业均呈增长态势,完成产值18.22亿元,增幅在20%以上,带动了全区轻工业的增长。
(二)钒钛产业园区工业增长强劲。钒钛产业园区企业在部分骨干企业的拉动下,增速加快。园区的钒钛生产等已初具特色和规模,目前呈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了高钛渣、钛白粉、黄磷、硫酸等一批行业突出、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1-6月完成工业产值32.92亿元,同比增长70.21%,增加值11.08亿元,增长38.6%(可比价)。
(三)大企业拉动作用增强。钢城集团有限公司仁和辖区企业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61亿元,同比增长42.63%,占总量的13.03%。
(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上半年,生产原煤205.38万吨,同比增长47.8%;洗精煤169.13万吨,同比增长103.8%;焦炭38.42万吨,同比下降11.7%;高钛渣5.9万吨,同比增长49.63%;钛白粉6.9万吨,同比增长64.72%;黄磷4.5万吨,同比增长21.1%;硫酸16.9万吨,同比增长63.2%。
(五)主要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升。从2009年3季度开始部分产品价格逐步回升,工业生产呈现止跌回升的趋势。目前原煤价格420元/吨,同比增长20%;洗精煤价格759元/吨,同比增长7%;焦炭1510元/吨,同比增长47.01%;黄磷12350元/吨,同比增长13.78% ;钛白粉价格8547元/吨,同比增长19.05%;铁合金价格11727.58元/吨,同比增长21.76%。
(六)非公有制经济结构攀升。上半年,非公有制工业完成产值80.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9%,高出全区规上工业平均增幅21.3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83.18%,比上年同期提高8.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推动全区工业稳步增长。
(七)工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增强。截止6月底,全区规模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39亿元,同比增长44.1%;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总量的比重为71.5%。
(八)产销衔接较好。上半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88.8亿元,增长100.1%,完成工业产品销售率91.81%,产销衔接较好。
二、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2010年,虽然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但从发展角度看,发展速度仍然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还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需加强。
(一)工业发展与节能降耗压力较大。上半年,全区规模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高耗能行业共实现产值66.95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69.19%,我区高耗能行业比重过大,加大了节能降耗的难度。
(二)工业增长后劲乏力。新投产企业尚不能形成足够增量。上半年全区新增15家规模工业企业,占规模工业总数的10.4%,完成工业总产值2.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69%。
(三)、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我区目前工业经济主要还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技术、低产出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为主,虽经过这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但企业小、低、散的局面仍未根本转变。在产业机构上,我区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企业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在行业结构上,主要行业支撑不够明显,产业链扩展不深,影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规模效应。
三、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我区工业企业要贯彻“工业强区”战略、走出一条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提升产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构成,逐步降低产业结构低层次、低附加值的资源型以及高耗能型工业的比重,大力引进建设高科技、高产出型项目,化解资源紧缺、能源紧张、经济效益低等方面可能造成的风险,努力实现我区工业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2、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协调,努力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密切关注区内外市场变化,积极研究解决生产要素供求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尤其针对原材料、能源、生产效率等问题,加强协调,保证生产需要,提高生产效益。建立和健全企业盈亏平衡(投入产出)分析研究项目,减少供需双方的差异,化解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矛盾,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场份额,树立企业诚信,加快货款回收,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报:区委 区人大 区政府 区政协 区纪委 市统计局
送:区属各部门
撰稿人:简秀梅 共印: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