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攀枝花市仁和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三号公报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0-06-18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攀枝花市仁和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三号)
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攀枝花市仁和区统计局
2010年5月31日
根据攀枝花市仁和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区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69个,比2004年末增加34个,其中有财务报表的企业法人单位69个;从业人员1665人,比2004年末减少88人(详见表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行政事业法人单位6个,比2004年末增加1个;从业人员140人,比2004年末减少40人。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交通运输业占95.6%,仓储业占4.4%;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交通运输业占99.5%,仓储业占0.5%(详见表1)。
表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指标名称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行政事业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合 计 |
69 |
1665 |
6 |
140 |
铁路运输业 |
1 |
554 |
|
|
道路运输业 |
16 |
291 |
5 |
136 |
城市公共交通业 |
|
|
|
|
水上运输业 |
|
|
1 |
4 |
航空运输业 |
1 |
79 |
|
|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
48 |
733 |
|
|
仓储业 |
3 |
8 |
|
|
邮政业 |
|
|
|
|
(二)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2008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30682.2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业资产达130551.6万元,比2004年末增长11.3倍。在资产总计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分别占99.9%、0.1%。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26563万元,比2004年增长2.3倍。在营业收入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分别占99.9%、0.1%。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利润亏损84.4万元(详见表2)。
表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
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
资产总计 |
营业收入 |
营业利润 |
合 计 |
130682.2 |
26563 |
-84.4 |
铁路运输业 |
619.5 |
1304.8 |
4.2 |
道路运输业 |
9773.8 |
19397 |
1799.1 |
城市公共交通业 |
|
|
|
水上运输业 |
|
|
|
航空运输业 |
108768.1 |
1410 |
-1971.2 |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
11390.2 |
4430.4 |
82.6 |
仓储业 |
130.6 |
20.8 |
0.9 |
邮政业 |
|
|
|
二、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区有财务报表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431个,从业人员4132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长98.62%和73.91%。其中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380个,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51个,分别占88.17%和11.83%;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024人,占73.18%,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108人,占26.82%(详见表3)。
表3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指标名称 |
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合 计 |
431 |
4132 |
批发业 |
380 |
3024 |
畜产品批发 |
7 |
33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15 |
180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 |
4 |
55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2 |
6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1 |
6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209 |
1737 |
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 |
122 |
810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
|
其他批发 |
20 |
197 |
零售业 |
51 |
1108 |
综合零售 |
10 |
70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2 |
112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3 |
5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6 |
20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4 |
306 |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
20 |
549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 |
5 |
30 |
无店铺及其他零售 |
1 |
16 |
在有财务报表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4个,占0.93%;集体企业8个,占1.86%;有限责任公司17个,占3.94%;股份有限公司1个,占0.23%;私营企业398个,占92.34%(详见表4)。
在有财务报表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29人,占0.7%;集体企业31人,占0.75%;有限责任公司305人,占7.38%;股份有限公司15人,占0.36%;私营企业3746人,占90.66%。
表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指标名称 |
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合 计 |
431 |
4132 |
内资企业 |
431 |
4132 |
国有企业 |
4 |
29 |
集体企业 |
8 |
31 |
股份合作企业 |
|
|
联营企业 |
|
|
有限责任公司 |
17 |
305 |
股份有限公司 |
1 |
15 |
私营企业 |
398 |
3746 |
其他内资企业 |
3 |
6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二)资产总计。
200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16972万元,比2004年末增长5.96倍。其中,批发业法人单位资产387061万元,零售业法人单位资产29911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6.24倍和3.67倍(详见表5)。
表5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指标名称 |
资产总计(万元) |
合 计 |
416972 |
批发业 |
387061 |
农畜产品批发 |
690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3982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 |
647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72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16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346471 |
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 |
25822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
其他批发 |
9361 |
零售业 |
29911 |
综合零售 |
629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4574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16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2482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17262 |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
1977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 |
561 |
无店铺及其他零售 |
2411 |
(三)主营业务收入。
2008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438823万元,比2004年增长1.67倍。其中,批发业373314万元,零售业65509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42倍和5.18倍(详见表6)。
表6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
指标名称 |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
合 计 |
438823 |
批发业 |
373314 |
农畜产品批发 |
316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6389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 |
748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36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18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271223 |
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 |
46916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
其他批发 |
47667 |
零售业 |
65509 |
综合零售 |
785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552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20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61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10502 |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
50558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0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 |
1432 |
无店铺及其他零售 |
1599 |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区有财务报表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10个,比2004年末下降28.57%;从业人员330人,比2004年末增长29.92%。其中住宿业企业法人单位4个,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6个,分别占40%和60%;住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3人,占16.06%,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77人,占83.94%(详见表7)。
表7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指标名称 |
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合 计 |
10 |
330 |
住宿业 |
4 |
53 |
旅游饭店 |
1 |
23 |
一般旅馆 |
3 |
30 |
其他住宿服务 |
- |
- |
餐饮业 |
6 |
277 |
正餐服务 |
6 |
277 |
快餐服务 |
|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 |
- |
其他餐饮服务 |
- |
- |
在有财务报表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集体企业2个,占20%;有限责任公司2个,占20%;私营企业6个,占60%。
在有财务报表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集体企业占27.88%,有限责任公司占10.61%;私营企业占65.51%(详见表8)。
表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
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指标名称 |
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合 计 |
10 |
330 |
内资企业 |
10 |
330 |
国有企业 |
|
|
集体企业 |
2 |
92 |
股份合作企业 |
- |
- |
联营企业 |
- |
- |
有限责任公司 |
2 |
35 |
股份有限公司 |
|
|
私营企业 |
6 |
203 |
其他内资企业 |
|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二)资产总计。
2008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3877万元,比2004年末增长48.32%。其中:住宿业资产总计497万元,占12.82%;餐饮业资产总计3380万元,占87.18%(详见表9)。
表9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指标名称 |
资产总计(万元) |
合 计 |
3877 |
住宿业 |
497 |
旅游饭店 |
92 |
一般旅馆 |
405 |
其他住宿服务 |
- |
餐饮业 |
3380 |
正餐服务 |
3380 |
快餐服务 |
-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 |
其他餐饮服务 |
- |
(三)主营业务收入。
2008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1758万元,比2004年增长28.60%。其中,住宿业215万元,比2004年下降65.22%;餐饮业1543万元,比2004年增长1.07倍(详见表10)。
表10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
指标名称 |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
合 计 |
1758 |
住宿业 |
215 |
旅游饭店 |
122 |
一般旅馆 |
93 |
其他住宿服务 |
- |
餐饮业 |
1543 |
正餐服务 |
1543 |
快餐服务 |
-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 |
其他餐饮服务 |
- |
四、房地产业
(一)企业单位数。
2008年末,全区共有房地产业企业31个,比2004年末增加13个。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12个,物业管理企业9个,中介服务业1个,其他房地产9个,分别比2004年末增加7个、7个、1个和减少2个(详见表11)。
表11 房地产业企业单位地区分布
乡 镇 |
房地产业 |
|
|
|
|
企 业 |
房地产 |
物业 |
中介 |
其他 | |
(个) |
开 发 |
管理 |
服务 |
房地产 | |
合 计 |
31 |
12 |
9 |
1 |
9 |
仁和镇 |
15 |
6 |
5 |
1 |
3 |
大河中路街办 |
4 |
1 |
1 |
|
2 |
前进镇 |
10 |
5 |
1 |
|
4 |
福田镇 |
1 |
|
1 |
|
|
金江镇 |
1 |
|
1 |
|
|
(二)从业人员。
2008年末,我区房地产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合计660人,比2004年末增加334人。其中,房地产开发业345人,物业管理企业263人,中介服务业4人,其他房地产48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加158人、166人、4人、6人(详见表12)。
表12 房地产业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地区分布
乡 镇 |
房地产业 |
|
|
|
|
从业人员 |
房地产 |
物业 |
中介 |
其他 | |
(人) |
开 发 |
管理 |
服务 |
房地产 | |
合 计 |
660 |
345 |
263 |
4 |
48 |
仁和镇 |
404 |
247 |
148 |
4 |
5 |
大河中路街办 |
28 |
12 |
1 |
|
15 |
前进镇 |
194 |
86 |
80 |
|
28 |
福田镇 |
29 |
|
29 |
|
|
金江镇 |
5 |
|
5 |
|
|
(三)主营业务收入、实收资本和营业利润。
2008年,我区房地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27541万元,比2004年增长2.6倍,其中,房地产开发业26785万元,物业管理企业664万元,其他房地产92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2.8倍、21.9倍和下降77.8 %(详见表13)。房地产企业实收资本19590万元,比2004年增长1.3倍,营业利润1802万元,比2004年末增长8.2倍。
表13 房地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地区分布情况
乡 镇 |
房地产业 |
|
|
|
|
主营业务收入 |
房地产 |
物业 |
中介 |
其 他 | |
(万元) |
开 发 |
管理 |
服务 |
房地产 | |
合 计 |
27541 |
26785 |
664 |
|
92 |
仁和镇 |
19313 |
19117 |
169 |
|
27 |
大河中路街办 |
20 |
|
|
|
20 |
前进镇 |
7945 |
7668 |
232 |
|
45 |
福田镇 |
159 |
|
159 |
|
|
金江镇 |
104 |
|
104 |
|
|
五、其他第三产业
(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区有财务报表的其他第三产业法人单位626个,比2004年末增加137个;从业人员9608人,比2004年末增加2112人。其中,企业法人单位94个,从业人员1409人;行政事业及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532个,从业人员8199人(详见表14)。
表14 其他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指标名称 |
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企业 |
行政事业及其他 |
企业 |
行政事业及其他 |
||
合 计 |
94 |
532 |
1409 |
8199 |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29 |
3 |
121 |
51 |
|
金融业 |
|
0 |
|
0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5 |
34 |
530 |
175 |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11 |
42 |
143 |
744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9 |
21 |
184 |
341 |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8 |
3 |
80 |
48 |
|
教育 |
4 |
61 |
164 |
2711 |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3 |
57 |
24 |
1163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5 |
21 |
163 |
78 |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
290 |
|
2888 |
(二)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2008年,全区其他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3589.2万元,营业收入14461.7万元,营业利润-226.0万元。在资产总计中,金融业、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重分别是3.7%、1.0%和78.2%,三个行业合计占82.9%(详见表15)。
表15 其他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
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
资产总计 |
营业收入 |
营业利润 |
合 计 |
93589.2 |
14461.7 |
-226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957.7 |
651.5 |
93.7 |
金融业 |
3480.8 |
6505.3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3166.7 |
2200.3 |
-369.3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3425.3 |
1400.4 |
25.6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884.7 |
123.8 |
26.6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284.2 |
416.7 |
24.7 |
教 育 |
896 |
2268.3 |
109.3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52.2 |
102 |
18.3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8441.6 |
793.4 |
-154.9 |
(三)行政事业和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收入和支出(或费用)。
2008年末,其他第三产业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固定资产原价89420万元,全年收入合计102275.2万元,全年支出(或费用)合计84373.8万元(详见表16)。
表16 行政事业和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
固定资产、收入和支出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
固定资产原价 |
本年收入合计 |
本年支出 |
(或费用)合计 | |||
合 计 |
89420 |
102275.2 |
84373.8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813 |
396.9 |
367.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
|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978 |
4055 |
3962.2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412.1 |
12489 |
6435.7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8668.4 |
2337.2 |
1656.7 |
教 育 |
1833.8 |
1194.9 |
1035.4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25599.3 |
17659.7 |
17203.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0712.8 |
13076.7 |
12308.5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997.3 |
607.5 |
433.8 |
注释:
[1]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2]其他第三产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 银行及其他金融业的普查方法:普查办法规定,银行及其他金融业的《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及附表、《信息化主要指标》的填报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经济普查机构组织实施;财务状况普查,由各级银行业经济普查机构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