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预算/决算
关于攀枝花市仁和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发布时间:2021-03-11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关于攀枝花市仁和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1年2月23日在攀枝花市仁和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攀枝花市仁和区财政局局长 兰 敏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攀枝花市仁和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十一届五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抓好增收节支,全力打好“四大会战”,实施“三项行动”,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力度,推进重点财政资金和重点项目落地生效,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一、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04,932万元,完成预算数的103.69%,同比增长10.2%。其中:区本级完成76,293万元,占预算数的100.39%,同比增长7.29%;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完成28,639万元,占预算数的113.65%,同比增长18.8%。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25,08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8.67%,同比增长26.19%。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932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97,929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0,863万元、上年结转6,454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16万元、调入资金36,107万元,收入总计276,501万元。收入总计减当年支出225,08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0,585万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4,07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732万元后,年终滚存结余3,026万元,其中:专项结余3,026万元,实现了收支滚动平衡目标。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69,43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3.63%,同比下降35.13%,全部为区本级完成。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12,89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7.75%,同比下降37.66%。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9,432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5,977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0,812万元、上年结余241万元、调入资金13,494万元,收入总计129,956万元。收入总计减当年支出112,892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4,462万元,年终滚存结余2,602万元,其中:专项结余2,602万元,实现了收支滚动平衡目标。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1,000万元,完成预算数的100%,调出资金1,000万元,实现了收支滚动平衡目标。
(四)地方政府债务
2020年底仁和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61,41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49,476万元、专项债务余额211,942万元。
全区和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数据,在完成决算编制后将会发生一些变化,届时将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落实区人大决议及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减收效应持续释放,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全区上下围绕区委重大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预算法》《四川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有关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区十二届人大第七次会议预算决议,多措并举狠抓收支预算管理,不遗余力保重点支出,为全区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重要财力保障。
(一)围绕目标挖掘财源,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咬住目标任务不放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财税政策的变化研究,全面落实国务院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强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特别是观音岩水电站税收跨省分成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事实入库。在调整攀西科技城财税收入征管体制的情况下,强化收入征管统筹,财政收入圆满完成年初任务,同口径增长19.68%,实现稳步增收。
紧盯上级资金抓落实。认真梳理2020年省级资金分配重点,印发《仁和区2020年省级财政资金支持重点对接落实工作任务分工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向上争取各类资金209,482万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72,93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56,781万元、债券资金61,675万元、直拨资金18,090万元。特别是争取到的特殊转移支付资金10,292万元和抗疫国债资金8,300万元,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仁和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一期建设、仁和医院二期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有效缓解财政压力。
厉行勤俭节约保“三保”。认真贯彻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切实兜紧兜牢“三保”支出底线。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88个,送审金额155,997万元,审减金额21,317万元,审减率13.67%。政府投资项目竣工结算审核213个,送审金额31,599万元,审减金额1,205万元,审减率3.81%。政府采购项目410个,采购金额21,614万元,节约率5.6 %。
(二)主动压实责任担当,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是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启动紧急采购程序,开通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全年累计安排新冠肺炎经费1,946万元,为全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作用。二是积极开展财政金融互动,2020年有5家金融机构获得财金互动奖补资金35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三是安排中小企业困难补助资金112万元,减免国有资产经营租金90万元,缓解防疫期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局面。四是推进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签约授信贷款21,000万元,农商银行仁和支行发放“战疫贷”166笔,金额5,099万元。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促进就业创新创业。全年投入资金1,136万元,采取技能培训、稳岗返还等措施,提升职业技能,促进稳定和扩大就业。
全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全年投入资金3,535万元,全面落实养老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提标扩面政策;启动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做好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和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全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年投入资金22,187万元,进一步健全公办幼儿园和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制度;支持大河中学创省一级示范性高中,持续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安装高考考点防暑降温设备;投入设备设施购置经费,支持组建东风小学教育集团;落实招商引资政策,扶持首家民营学校成功办学。
全力推动医疗卫生建设。全年投入资金19,389万元,推动区人民医院二期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一期建设,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加大大病医保和医疗救助倾斜力度,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
全力推进养老体系建设。全年投入资金2,420万元,落实特困人员生活和护理补贴、老人高龄和长寿补贴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仁和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社会化、信息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经营,使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全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年投入资金2,901万元,实施仁和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升级改造,建成5个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示范点、2个馆外阅读点,进一步完善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和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四)聚焦重点关键领域,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脱贫攻坚、重大风险防范和污染防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一是围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投入资金3,574万元,在查漏补缺、巩固提升上下功夫,扎实抓好“三落实”“三精准”“三回头”,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顺利通过国家“大考”提供了坚强的财政资金保障。二是投入资金7,439万元,持续推动第二污水处理厂、仁和区生活垃圾周转站、生活应急垃圾填埋场、南山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建设。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累计投入资金19,279万元,有效改变农村卫生环境,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坚守底线思维,全年筹集还本付息资金63,398万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本息,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限额内,债务率控制在绿色区域内。积极开展防范化解基层国库资金运行风险两年行动,全年未新增国库暂付款,消化存量暂付款25,322万元,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五)围绕发展重点方向,突出财政支撑保障
全力支持“工业强区”大会战。投入资金15,060万元,用于支持南山循环经济发展中心标准化厂房建设,橄榄坪园区道路改造及整体形象提升,美亚迪光电产业园建设,睿恩光电产业链提档升级等项目。
全力支持“城市南扩”大会战。投入资金60,442万元,用于大河流域(火车站南段)水环境及沿线综合整治项目、铜锣湾时代广场项目、攀西冷链物流等项目征拆,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投入资金28,100万元,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园区、冷链物流等先导性支撑产业;补充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50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31户8,102万元,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成果不断凸显。
全力支持城乡基层治理。投入资金7,741万元,完善农村基层治理财政补助机制,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创新和能力建设;完善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智慧小区等智能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仁和”建设;支持村级建制、网格化服务、警保联动、男性家族排查、社区矫正等工作,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
(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财政治理现代化
全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坚决把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作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严格落实疫情期间新出台的减税降费及支持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认真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一揽子”政策,2020年新增减税降费6,649万元。
全面构建绩效管理体系。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出台《仁和区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攀枝花市仁和区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暂行)》,持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全域拓展预算目标编制范围,2020年度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编制。拓宽绩效评价的广度和深度,开展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部门整体支出、专项项目支出重点绩效评价17个,评价金额30,458万元。
全面强化财政监督检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依法行使财政监督》重要精神,着力强化监督意识,切实提升监督理念。深入开展“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整治,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对财政扶贫系统、“直达”资金系统、“一卡通”系统等工作进行监督,启动严肃财经纪律及财务管理风险排查工作,开展全面“体检”,查摆存在风险和突出问题。
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全面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等管理,出台《攀枝花市仁和区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标准的通知》《攀枝花市仁和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实施细则》。首次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仁和区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并形成长效机制。盘活橄榄坪园区工业用地和厂房资源,解决白云公司、嘉利达公司产权关系,明确归属南管委和区属国有企业所有,彻底解决了产权纠纷问题。成功盘活“2017-R8”号宗地,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全面规范预算支出管理。贯彻落实《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印发《攀枝花市仁和区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攀枝花市仁和区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善并印发《攀枝花市仁和区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
各位代表,2020年我区财政工作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十三五”圆满收官。回顾五年,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营改增”等税费体制改革,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结构调整的持续阵痛和民生改善的繁重任务,财政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决策部署,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开源、节流、服务”为工作总基调,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为抓手,抢抓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机遇,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财政力量。
一是迎难而上,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达34.1亿元,与“十二五”相比增加7.5亿元,增长28.4%,年均增长6.86%,超目标1.86个百分点;税收占比从最低的45.28%提高到2020年64.54%。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增幅明显,“十三五”期间财政总收入172.1亿元,与“十二五”相比增加63.2亿元,增长58.05%;财政总支出167.1亿元,与“十二五”相比增加61.9亿元,增长58.93%。向上争取资金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向上争取各类资金99.4亿元,与“十二五”相比增加54.1亿元,增长119.28%。特别是争取到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资源枯竭型城市财力补助等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的大幅增长,为落实“三保”支出,有效弥补收支缺口,缓解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抢抓战略机遇,累计争取到债券资金48.1亿元,总量居全市县区第一,补齐仁和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助推仁和区经济社会事务平稳发展。
二是改革创新,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有力。“十三五”期间,率先设立机构统筹管理区级债务,贯穿“借、管、用、还”各个环节,守住政府债务风险底线。稳步推进税收制度改革,“营改增”、资源税、水资源费改税、环境保护税等改革扎实推进。争取市与区税收收入分享体制政策,增加本级税收收入,提高收入质量。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绩效管理逐步扩面,部门预算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实现四同步。加强全区优质国有资源和资产进行清理盘活,创新政府资源配置,成功组建仁和区城市建设发展集团,国有企业改革破冰前行。
三是兜牢底线,民生保障体系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共投入资金69.3亿元,努力办好十项民生工程以及省市区民生实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全方位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建思源学校、莲花幼儿园,四十九小学整体重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强城乡劳动者就业本领,鼓励就业创业。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等安居工程建设,改善百姓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四是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十三五”期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36亿元,年均增长率36%。创新扶贫帮扶模式,在建立“四项扶贫基金”基础上,投入资金0.49亿元,创新建立“仁和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重建专项贷款基金”“仁和区财政专项扶贫贷款基金”“回头看、回头帮危房重建专项帮扶基金”。撬动金融及社会资金0.37亿元,聚焦脱贫对象、脱贫目标,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切实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和住房困难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五是扩大投资,重点建设项目落地生效。“十三五”期间,抢抓政策机遇率先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为政府筹集重点建设项目资金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公安技侦业务用房、法院审判法庭、思源学校、四十九小学、莲花幼儿园、两江三桥、标准化厂房、综合档案馆、迤资园区污水处理、橄榄坪园区生活污水管网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筹集重点区域土地收储资金,确保普达阳光、宝灵寺周边、莲花村及大河流域、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铜锣湾时代广场、花城新区、工业园区渣场、冷链物流等项目的土地运营工作正常开展;多方面统筹资金,确保成昆铁路复线扩能改造、攀大高速、四号地块市政基础设施、火车南站及周边道路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回顾“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总的来看,全区财政经济运行平稳,财政管理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财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指导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各部门苦干实干的结果。
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财政收入规模小、保障能力弱,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在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绩效、规范财政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逐项研究加以改进,以管理促规范,以改革促发展,向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持续迈进。
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1年,全区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区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三保一优一防”的原则,坚持“从紧编预算,从严控支出”。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风险防范化解,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12,100万元,增长6.8%,其中:区本级安排81,000万元,增长6.2%;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安排31,100万元,增长8.6%。
按现行财政体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100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44,564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439万元,调入资金18,780万元,收入总计178,833万元。收入总计减去上解上级财政支出45,893万元(其中:区本级专项上解11,354万元,钒钛园区体制上解34,539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2,800万元,当年可用财力130,190万元。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支出130,19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具体安排情况如下:
1.人员支出预算安排72,04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5.34%。其中:在编在册人员支出63,178万元,其他财政供养人员支出8,869万元。
2.经常性支出预算安排32,12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4.68%。其中:按人数、标准及车辆数安排的基本公用经费5,264万元(“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同比下降2%);为保障会议召开、办公用房租赁、网络租赁及运行维护费、生均公用经费、城市管理等用于保障运转的各类支出6,581万元;纳入预算统筹管理的医疗服务收入和教育收费对应安排的支出17,780万元;乡镇运转支出2,504万元。
3.基本民生支出8,72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主要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民族地区幼儿园全面实行保教费减免等涉及教育方面的支出1,650万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涉及农业方面的支出2,061万元;城乡低保、困难群众生活补助、特困供养等涉及民政方面的支出1,71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城乡医疗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涉及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1,693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优抚对象临时价格补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地方经济补助等涉及社会保障、残疾人和退役军人事务方面的支出1,236万元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的支出371万元。
4.专项业务支出9,59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6%,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扫黑除恶、疫情防控、森林草原防灭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包装等方面的支出。
5.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付息支出预算安排5,70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38%。
6.预备费安排2,00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4%。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90,000万元,其中:区本级安排90,000万元。
按现行财政体制,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90,000万元,减去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4,810万元,可用财力65,190万元。根据收支平衡和对应安排原则,相应安排支出65,19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情况如下: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64,190万元。
(1)专项债务付息7,700万元。
(2)隐形债务还本付息支出1,691万元,其中:本金482万元、利息1,209万元。
(3)“PPP”支出责任9,393万元,其中:火车南站商贸城“PPP”项目支出4,407万元、四号地块二期“PPP”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支出4,986万元。
(4)安排31,406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区域的征地拆迁、缴纳被征地农民预存社保等25,982万元以及南山园区道路升级改造2,340万元、两江三桥建设费700万元、莲花派出所建设760万元、迤资园区渣场项目征拆1,140万元、金沙江大峡谷观景平台建设160万元、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生产基地建设及设备购置324万元等建设项目进度款。
(5)注入仁和城市发展建设集团资本金14,000万元。
2.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1,000万元。
全部用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垃圾清运、道路清扫等。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安排1,000万元,全部调入当年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
二、2021年财政管理工作重点
根据《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关于制定仁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未来五年财政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年均增速5%;持续推进财政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65%以上;加强政府债务管控,严格控制政府债务风险水平,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聚焦“宜人新城、产业新区”,重点支持产业园区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领域,奋力推动仁和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历史节点,要充分发挥财政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突出工作重点,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持。
(一)围绕目标,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财源培植,围绕“兴工强区”加强财政保障力度,加大对工业招商的财政支持力度。二是强化协税护税,运用税收联席制度,稳定优质存量税源,靠前跟踪服务跨区域企业,争取重点企业税源流入,夯实税源基础。三是强化市场研判,做好土地收储和供应计划,积极开展土地运营工作,实现预期收入。四是研究国家、省、市补助政策和投向重点,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五是严控一般性支出,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六是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动态清理结转资金,统筹用于重点急需领域。
(二)强化保障,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支持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二是支持“健康仁和”发展,落实基本医疗保障补助政策,健全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提升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三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产业、就业、教育、住房、低保兜底等领域扶贫政策,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四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全面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五是支持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各项措施。六是积极做好防治减灾救灾及森林草原防灭火相关工作,推动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财政投入稳定保障机制。七是推进宜居环境建设,支持生态环境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
(三)坚守底线,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一是重点围绕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三保”支出保障、国库资金运行、政府采购、严肃财经纪律等方面,逐一制定防范化解具体行动方案。二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监督项目单位规范使用债券资金,严格控制政府债务风险水平。三是兜牢“三保”底线,继续严格落实“三个专户”制度,其中脱贫攻坚专户立即转为乡村振兴专户。四是加强库款运行调度监测,完善库款运行动态监控机制,扎实推进防范化解国库资金运行风险两年行动,加快清理消化财政暂付款。
(四)深化改革,提升财政监管能力
一是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收入统筹,规范支出管理,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二是科学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健全三年滚动实施预算项目库,提高财政规划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三是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加快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现代预算制度。四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快实现绩效与预算一体化融合,出台绩效结果与预算挂钩细则。五是提高评审项目范围、规模和标准,进一步压减评审时限,推进财政投资评审提质提效。六是强化财政监督,开展严肃财经纪律及财务管理风险排查,促进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七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对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的监督,着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财政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奋力攻坚克难,起好步、开好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名 词 解 释
地方财政收入:是指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地方财政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组织并纳入本地区(或本级)预算管理的各项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指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各级财政部门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组织并纳入本地区预算管理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和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为支持某项事业的发展,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的结果,即总收入等于总支出。若总收入大于总支出为预算结余;总支出大于总收入为预算赤字。
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以补充公共产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的分配关系。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由地方政府和所属机构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政府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包括从国家出资企业分得的利润、国有资产转让收入、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清算收入、其他国有资本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主要用于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灾后恢复生产重建、企业重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以及改革重组补助支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