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五公开专栏 > 住房服务

攀枝花市仁和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仁和区加快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及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工作情况的报告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住建局     发布时间:2021-09-13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按照攀枝花市仁和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对我区加快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攀仁人办202141号)的要求,我局将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及提升城镇化发展“十”期间取得的成就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市公安局仁和区分局提供的户籍情况,20201130日我区总人口221463人,户籍城镇人口100245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26%,较201911月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3.47%增长1.7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51.28%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 2020 11 1 日零时,仁和区常住人口265562 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155610 人,占 58.6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109952 人,占 41.40%。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 34309 人,乡村人口减少 29041 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22.00 个百分点。

2020 年至今,仁和区(除金江镇)乡村人口转城镇人口共计6624,其中录(聘)3人、购(租)房103人,投靠亲属88人,移民搬迁2人,城乡分类调整6428

二、“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十”期间,仁和区牢牢抓住省委突出南向发展、建设攀西经济区、发展攀西城市群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市委“三个加快建设”,以推进“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重点,加快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攀枝花区域交通枢纽、川滇交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攀西生态宜居中心、西部阳光康养休闲度假基地,仁和区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乡生态环境日新月2020,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25.98平方公里(含金江)城镇常住人口规模突破14万;城镇化率已达51.2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4400,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210;建成精品楼盘2.3万套,总建筑面积达222万平方米。

近年来,随着我区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转非人员持续增加,该类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区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其老有所得、老有所养,区人社局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全力做好全区社保扩面参保工作:一是通过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仁和区公众信息网、“四川人社”手机app、“四川e社保”手机app、“攀枝花智慧人社”微信公众号发布政策信息。二是深入开展“人社政策五进”宣传,长期深入全区各乡镇(街道)、社区、园区和企业进行社保政策宣传,提高农转非人员的参保意识,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自愿选择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区社保参保率。截至20216,我区累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101296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0106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4709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6481人。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是近年来农村“三农”优惠政策的逐步实施和农村社保体系的健全,农村户籍享有的利益提高较大,且“农转非”的配套政策缺乏吸引力,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籍。二是城镇人口迁入较少且外迁趋势逐步扩大,虽然我区通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引进、配置,提升仁和城市吸引力,吸引外地户籍人口到仁和城区购房落户,但受市场和政策调整的影响,外地户籍人口到城区购房落户数量及外地购房户籍入增长不明显。同时受企业外迁、高校学生户口外迁、部分人员外出到成都等中心城市购房落户影响,本地城镇户籍人口外迁趋势严峻。三是前两年通过城乡分类属性及代码调整已经将能够调整的地区基本调整完成,通过区域代码再次调整提升城镇化率的可能性不大四是我区十三五末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28%(全市为66.9%),年均增长1.8%;十四五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年均增长6.4%,由于我区十三五末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全市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存在较大差距,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工作压力较大

  •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实行户籍与社会福利待遇脱钩的政策。统筹住建、人社、卫生、教育、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安置居民住房、就业、计划生育、分配居民社会福利及各种待遇上进行改革,从根本上剥离附着于户口之上的各项利益附加值,让公共利益与户口相脱钩,恢复户籍的本来面目,消除任何人对户籍的非理性眷恋,确保人口在全国范围内能合理有序地流动起来,形成不以户籍为管理依据的社会管理体制,将寄存在户口背后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从户口簿上逐步剥离甚至去掉。   

(二)全面落实实有人口登记,推行“居住证”制度。一是加强对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的宣传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议由各区级部门、乡镇(街道)积极督促行业、企业落实外来从业人员、居住人员信息登记制度,做到流动人口“来登走销”。二是继续释放居住证办理红利。按照国家、省居住证办理相关规定,结合《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的意见》,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权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及其他多项便利条件,建议。各区级部门按照《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的意见》(攀府发201637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宣传、落实持有居住证享有的便利条件,全力推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真正把居住证制度这一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

(三)建议保持高考加分政策。由于我区为民族区域,外市及本市其它区县的适龄考生,通过购房、投亲等方式将户籍落入我区,享受高考区域加分政策。建议保持仁和区高考地区加分政策不变,吸引市外、区外人员以买房、投资等方式落户我区。

(四)大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加快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会救助、福利服务、就业保障等机制,强化创业就业扶持,增加优质学校建设,提高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增强城镇公共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镇的吸引力。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和服务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通过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在城镇买得起房,安得了家,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障碍。

(五)优化开放合作环境 ,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根据推进开放合作发展的工作重点,立足建 链、延链、强链、补短板的要求,针对特色农业、机械制造、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石墨新材料、“康养+”、旅游、现代物流等方面制定支持奖励政策,着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的企业和项目。持续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和城镇就业人口正增长。

 

攀枝花市仁和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