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加强法治宣传创建“法治仁和”
坚持“五个到位” 谱写法治人社建设新篇章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4-05-07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近年来,攀枝花市仁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推动法治人社建设为抓手,以服务民生为主线,坚持“五个到位”,不断提升法治能力、有效推进法治建设、全面履行法治职能,2023年成功命名为“四川省首批法治人社建设示范单位”。
一、优机制,责任落实到位
(一)绘制“法治账图”,助推行政法治化
一是根据全局职能职责,确定岗位62个,建立单位、部门和岗位三级法治台账5册,绘制岗位法治思维导图70张,点明点实关键内容、操作要求和主要风险点。二是通过创建和实施“账图模式”,将法律依据、法律要求和法律责任,细化落实到岗位、节点,把权和责捆绑在一起,把法、岗、事、人粘连在一起,强化了权从法来、事由法定、人必依法、岗必依法,推动职工学法,形成了“学法律就是学业务、抓法治就是抓规范”的自觉,把法治作为基本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二)创新服务机制,建立争议调解大平台
由人社部门牵头,在综合分析全区经济发展、企业类型、劳动者结构、部门职责等情况后,成立全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一步整合各部门、乡镇、行业、企业等调解资源,通过采用“人社+”联合调解模式,注重发挥工会部门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司法保障等职能职责,形成全区上下密切联动“八爪鱼”(“1+N”)劳动维权服务机制,打造争议化解大平台,凝聚争议处理大力量。2022年以来,仁和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21件,调解成功677件,涉案金额达2058.39万元,调解率达93.9%,成功创建为省级劳动人事争议金牌调解组织,荣获国家通报表扬为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三)探索协作机制,打造工作新模式
一是建立协作联动。监察仲裁实施“一岗三员”,既是监察员、仲裁员、又是调解员,通过依托仲裁机构在争议调解中的专长和监察机构在劳动维权中的执法优势,以“柔性调解”和“刚性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在提高劳动纠纷化解处理效能上下功夫,实现了优势互补、群众受益。二是落实一窗受理。整合监察举报投诉窗口、仲裁咨询立案窗口,设立统一对外的劳动保障维权“一站式”服务窗口,专人负责接待,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合力攻坚研判。监察机构在案件中发现部分诉求有争议时,引入仲裁程序处理;仲裁机构中发现难以调查取证的,借助监察调查取证,对涉及重大、疑难、集体案件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二、细服务,清单化管理到位
(一)梳理清单,明确任务。对照四川省行政权力指导清单,梳理出行政权力责任清单共68项,其中行政许可4项、行政处罚57项、行政强制2项、行政检查4项、其他行政权力1项。所有的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强制等检查事项均已入驻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了清单化管理,高频事项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办理”,目前纳入综合受理窗口服务事项60项,下延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44项。
(二)综合柜员,高效便民。统筹推进综合柜员制建设,集中梳理社保、就业、行政审批入驻大厅人员职能职责,分析各业务环节人员搭配、岗位设置,优化接件、受理、初审、复核、审批流程多部门联动,全面推动人社系统内部间、层级间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实现综合柜员制各功能区按照职责协同联动、有机配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人社驻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群众办事打拥堂、忙闲不均等问题,也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方便。
(三)规范程序,优化服务。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落实到优化服务上,开设军人优先、残疾人优先绿色通道,设置爱心专座等;持续优化审批服务效能,落实“首问负责”和“一次性告知”。推行“一件事打包办”和“容缺”受理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各项业务全面提速办理,100%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或“零见面”,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抓源头,纠纷化解到位
(一)加强源头管控,织密欠薪防护网
一是加强项目监管。抓好源头治理,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相关要求,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监管,按月对各用人单位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审核各在建项目工资表,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采用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相结合的方式严肃处理。二是注重隐患排查。深入各项目工地,对全区不论大小所有工程项目进行排查核实形成台账,并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研判欠薪风险隐患,对有风险的制定一项目一策解决方案。针对重点问题项目,约谈企业相关负责人、会见存在欠薪隐患的班组长,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明确欠薪金额及支付时间节点,积极做好班组长和农民工解释及稳控工作。三是细化服务措施。印制《劳动保障监察仲裁信访(投诉)登记册》,建立“仁和区劳动保障维权信访投诉问题办理情况月报机制”,专人负责举报投诉受理接待,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紧盯问题解决;在办公区域张贴《劳动监察案件办理流程图》《劳动争议处理流程图》等流程图,公示办理流程、办理时限,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首创“提醒敦促”制度,筑建防控新防线
首创“根治欠薪提醒敦促函”制度,变“事后查办”为“事前监管”,“柔性”提醒主体责任单位明确问题症结所在,在对全区用人单位全覆盖检查时,及时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的用人单位下达《提醒敦促函》,明确指出不规范行为,明确整改方向和整改时限;适时开展“回头看”,及时掌握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自查自纠整改情况,严防《提醒敦促函》“一发了之”,把不规范行为消化在企业、化解在行业、解决在基层,实现欠薪“顽疾”的标本兼治。
(三)从严执法监管,打好信访维稳组合拳
一是联合政法、公安、市场监管、住建、交通等职能部门,加强对恶意欠薪、拒不支付、违法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的执法打击力度,做到查处一个、警示一批、震慑一片。二是建立健全人社系统信访维稳应急预案,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各乡镇(街办)轮流到信访接待室坐班,突发情况要求相关单位应急处置人员15分钟内到场,确保岁末年初等重要时间节点信访维稳工作平稳有序。三是建立人社系统信访维稳月报制度,结合群众来访、来信情况形成问题台账,并将台账及时通报至各行业主管部门及属地乡镇,压实各方责任,齐抓共管,尽早将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消除在属地。
四、重规范,依法办案到位
一是依托设立的公职律师,持续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落实重大决策咨询合法性审查制度,为机关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意见。发挥好公职律师在促进依法决策,协助处理重要法律事务,防范和应对法律风险方面重要作用。二是适时调整全局法制审核工作机构和人员,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进一步规范我局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质量,促进依法行政工作顺利进行。三是强化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办案水平。通过开展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如开设劳动监察仲裁业务课堂、会前学法、轮岗交流、定期通报重要案件等形式,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做好执法人员知识更新和执法技能的提升工作,切实提高办案专业化水平。
五、提知晓,普法宣传到位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将普法宣传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全过程中,点对点、面对面对劳动者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同时,结合各类专项检查工作,经常性深入群众及企业进行普法宣传,增强群众和企业自觉守法的意识,全面诠释人社系统政策法规,提升普法实效。依托“仁和就业”微信公众号、“这里仁和APP”、乡镇村社微信等线上平台,适时推送相关法律知识及典型案例,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相促”的法治宣传工作新格局,提高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2023年以来,到辖区重点企业、在建项目、广场、车站、农贸市场等地开展集中普法宣传活动8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0余份。
下一步,攀枝花市仁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继续深化法治建设、优化民生服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继续做好法治人社建设各项工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