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新闻动态 > 头条图片新闻

喜迎党的二十大丨仁和十年:民生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

来源:这里仁和     发布时间:2022-10-15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座城市,只有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才有强大的发展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仁和区以“民生”为关键词,坚持从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立足民生所需,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学有所教 打响优教品牌

  在过去十年的民生答卷中,仁和区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保障,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五育并举,扎实落实“双减”政策,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苏波/摄

  “双减”后,仁和区各中小学课后服务全面启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校一案”。除作业辅导外,创新开展课后“1+N”服务,特色活动、体育竞技、艺术体验……德智体美劳全面开花,寓教于乐,让教育更有温度。

  

  李永忠/摄

  十年间,普惠性幼教资源逐步丰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5%。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辍学率0,毕业率100%。2021年,仁和已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病有所医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教育是民生之基,医疗则是民生之需。十年来,仁和区人民医院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自2013年年底完成新院区的整体搬迁以来,门诊量、住院量均出现了明显的增加,整体业务收入实现了破亿大关。

  仁和区人民医院医教科科长 代东平:“医院业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内不断开展针对性的优化就诊流程和服务模式、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完善微信预约平台,对外不断派出医师到省级或省外的优秀医院进行进修学习,以有效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让患者享受到更完善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院还在不断加强医疗设备设施投入,近10年来,引进了128排螺旋CT、纤维支气管镜、胃肠镜、心脏彩超等设备设施,带动了医院业务的整体发展,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就医。

  仁和区人民医院医教科科长 代东平:“通过这十年的发展使我们辖区居民,实现不出区也能享受到优质价廉的服务。”

  同时,医保报销比例持续提高,患者李女士介绍,她是9月底住的医院,因为有心脏病的缘故,身体查出很多并发症,住院前后需要交12515.88元,但最后经过医保报销,自己只需要交306.03元,节省了一大笔的费用。“现在住院也不用担心会花很多钱了,有咱们国家的医保报销,老百姓也不怕来看病了。”李女士开心地说道。

  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参保16万余人,职工参保3.4万余人。

  

  老有所养 保障优质老年生活

  “奶奶,请说一下你的身份证号码,认证成功了。”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上门耐心为仁和镇老街社区68多岁的刘秀容做养老保险领取资格认证。同时还对社区群众宣传讲解社保政策、办事流程、服务渠道等,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十年来,仁和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底的18501人、12071人增长到2021年12月底的27141人、13875人,净增8640人和1804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数从2012年底的8675人增长到2021年12月底的14719人。

  住有优居 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在仁和区宝兴北街31号1栋前,两座10余米高的钢架结构赫然矗立,工人正在为居民空调进行停氟工作,为后期安装电梯、搭建连廊做准备。

  居民 陈财富:“我们家两个老人都将近80岁了,爬楼梯确实困难,我老伴生病的时候更不方便,轮椅也上不去,生两次病都是子女背上背下,我们家住到4楼,以后她就可以坐轮椅了,方便多了。”

  

  仁和区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完善既有住宅使用功能,提高居住品质,满足群众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仁和区通过制定统一实施标准、明确工作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强化宣传引导、化解矛盾纠纷等多项举措,确保电梯增设工作顺利推进。今年仁和区计划增设电梯118部,其中:已完工2部,正在施工17部、正在办理前期手续20部、正在进行前期动议表决79部。

  

  近十年来,仁和区把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重要任务,努力为百姓安居托底。

  自2017年以来,仁和区共投入资金2.79亿元,实施改造机械化施工处、林业大院等14个老旧小区项目,涉及改造面积70.71万平方米,惠及居民6987户。改造重点针对小区雨污管网堵塞、道路破损、房屋立面安全隐患和飞线等进行整治,消除老旧住房安全隐患、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