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新闻动态 > 头条图片新闻
山河无恙 英魂安息 仁和区为20名烈士找到亲属
来源:这里仁和 发布时间:2022-09-22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9月21日,同德烈士陵园升级改造工程正式竣工,115名烈士被重新安葬,烈士家属们通过现场祭祀、网络连线等方式,亲眼见证了烈士们的安葬,对他们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缅怀英烈
思念是一种深深的情感
当天上午,倪志林一家来到了同德烈士陵园,亲眼见证其叔叔——倪嘉林烈士的安葬仪式。仪式后,倪志林向叔叔讲述家中的近况,诉说近些年来没有说过的话,让他放心,说到动情处,眼泪不自觉流了下来。
“看一看他,那么多年了,今天我想再看一看他。”倪志林轻抚着叔叔的墓碑。
倪志林告诉我们,他们家中的父辈,一共三人,倪嘉林是最小的一位。他的叔叔18岁入伍当兵,当时穿着军装的他是那样的帅气、年轻,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但却没想如此年轻的叔叔,被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张黑白照片中。在1956年,得到叔叔牺牲的消息,被安葬在盐边县,1982年转移到同德烈士陵园安葬。
烈士亲属 倪志林:“今天,我们看到这样隆重的仪式,全新的墓碑,终于可以放下心了,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的父辈能够安息。”
魂归故里
点对点为烈士寻亲
烈士家属孙剑瑞、李贵坤通过现场手机连线的方式,10余位烈士家属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见证了安葬仪式。
烈士家属 孙剑瑞:“现在,烈士陵园改建了,更加大气,你们能够安息了。我们抽时间,再回来看看你。”
据了解,同德烈士陵园现安葬115名烈士,来自全国15个省份。其中1名1949年牺牲的烈士,17名参加剿匪战斗中牺牲的烈士,92名三线建设时期修建成昆铁路和攀枝花钢铁基地中牺牲的烈士,5名1990年以后攀枝花建设中牺牲的烈士。其中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16岁。大部分烈士牺牲在上世纪50-70年代,因当时交通和信息不畅,加之时间久远,很多线索无从查找,不少烈士至今仍未找到亲属。
找寻英雄,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勇毅前行。2021年,仁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制定了“烈士寻亲”方案,指定专人分管和负责烈士寻亲工作,通过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等媒介广泛发布烈士寻亲信息,点对点向烈士原户籍地市、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烈士寻亲函等方式,2年来共计为20名烈士寻找到31名亲属。
烈士寻亲,英魂安息。仁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汇聚社会力量,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为烈士寻亲,让更多烈士早日找到亲人,以实际举措告慰英烈、抚慰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