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新闻动态 > 头条图片新闻

喜迎党的二十大丨科学统筹 有序推进 仁和区城市建设“大戏”精彩动人

来源:这里仁和     发布时间:2022-10-11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金秋仁和,风景如画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一条条道路纵横交织

  一座座公园绿意盎然

  ……

  

  李永忠/摄

  十年的巨变,让仁和逐渐成长为一座繁荣宜居、活力四射的幸福之城。

  

  王东/摄

  仁和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 罗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仁和城区的城市空间,扩展了9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火车南站片区、普达片区,以及四十九片区,城市人口从22万人增加到了28万人,在人口和城市规模上都有了显著提升,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我们着力打造“宜人新城”。”

  近年来,仁和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大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作为重点,建成了近10公里的仁和河道、20个公园(包括微公园、微绿地),建成近2000亩城市绿地,人均绿地从8平方米增加至14平方米,建成主次干道、城市支路接近50条,雨污水管网改造、城市排洪设施建设近300公里……

  

  李永忠/摄

  水中央湿地公园——令人向往的休闲胜地

  观水、观鸟、赏绿植,休闲娱乐,动静皆宜。身居城市里,居民们依然能亲近自然,享受自然,这里就是仁和区水中央湿地公园。

  

  石磊/摄

  居民 付文艺:“以前这儿就是个烂河沟,到处都是农家乐,一家连着一家,环境很差。现在公园修好了,很多人来跑步、骑自行车,环境改善特别明显,原来看不到的白鹭都来了。”

  付文艺说,水中央湿地公园建好后,不仅周边居民,连很多外地游客也被吸引而来,每天上午,他都能遇上很多带小孩来公园散步的居民,大家说,光是在公园里就是一种享受,这里不仅有清新的空气、平整的健身步道还有设施齐全的儿童乐园,是个好地方。

  

  石磊/摄

  水中央湿地公园秉承“保护至上、修复为先”的理念,以湿地生态为主题,丰富植被、修复湿地、改善水质。该公园建设内容包含隐形堤、橡胶坝、排洪箱涵、绿化景观、水生态修复、智慧公园等内容。项目集生态保护、旅游休闲运动、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为一体,成为了仁和区“公园城市”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

  

  石磊/摄

  鹭歇新桥(站前南街)——实现大河两岸互联互通

  为周边居民出行提供便利,与大河广场、水中央湿地公园等周边一批城市提质工程项目建设实现互联互通,鹭歇新桥的建设为仁和区健全道路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注入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石磊/摄

  据介绍,该项目南起总园路,向北与莲花路、总发路北段等道路交汇,止于227国道,道路等级为市干路,设计为双向4车道,项目总投资约4200万,全长约742米,路宽25米,包含一座长280米的桥梁。

  

  坚持绿色转型、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以城区视野区和大河流域生态脆弱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重点对“国家钒钛高新区”和仁和“四个新城”(普达康养新城、莲花枢纽新城、海控湾科创新城、总发商贸新城)视野范围开展生态修复;到2025年,规划专用充电桩406个,结合公共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商业设施、公园广场、景区景点、交通枢纽、干线公路沿线等区域,建设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设施体系,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

  

  全面激发三产服务业发展活力

  不断壮大服务业规模,推进中通快递川滇渝智慧物流园项目建设;聚人气、引商气,以银泰城、华芝广场、仁和广场等商圈为中心,形成最具烟火气的城市消费场景,优化提升一批休闲娱乐、美食品鉴等基础消费业态,着力打造“烟火仁和”,吸引消费人群集聚。

  

  李永忠/摄

  

  石磊/摄

  一组组数字,一个个项目,无不展现着仁和区在品质城市建设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仁和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 罗勇:“我们围绕市委“一三三三”总体发展战略,区委“一二三五六”总体工作思路,不断提升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为建设绿色活力和谐现代化城区贡献住建力量。”

  

  石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