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新闻动态 > 头条图片新闻

仁和的城市魅力,看发展速度,更看幸福温度

来源:这里仁和     发布时间:2022-03-25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改造老旧小区4个,棚改腾空土地593亩,实施城区景观升级改造7处,“两违”拆除6.1万平方米,水中央湿地公园加快成型,普达水域建起了水舞灯光秀……这些点点滴滴惠及你我的变化,记录着仁和区城市建设的每一次华丽嬗变与日新月异的无穷魅力。

人居环境提升

“公园城市”建绿透绿

为打造“宜人新城”,全面融入“三个圈层”,仁和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大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作为重点,加快生态修复建设,充分挖掘河道生态功能,仁和城区滨河公园经过持续不断地打造,两岸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成为了周边居民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李永忠/摄

春节前“亮”起来的大河景观人行天桥、春节开园的水中央湿地公园一期,漫步在水中央湿地公园,碧绿清透的河水倒映着天际云团,路旁栽种的绿植正茁壮生长,暖阳照耀下,休闲舒适,清新宜人。

除正在建设的“水中央”湿地公园项目外,仁和区还以滨河河道为主线,规划建设栖迟山地森林公园、岩神山森林公园等各种不同风格的城市公园,形成每隔2公里就有一个城市“绿肺”的山水宜居公园城市,以凸显生态价值为内涵开辟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新时代。

李永忠/摄

仁和区从居民身边的辖区环境、基础设施着手,由点及面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花园美景”推窗可见,城市文明绿色和谐,生活更加美好、幸福更有质感,让昔日“臭仁和”变为如今被公园“拥抱”的“新仁和”,让绿色融入城区发展,扮靓了城市,也让市民尽享“绿色福利”。

城市更新加快

民生保障更有底气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去年以来,仁和区投资约1.7亿元,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加大老旧小区及背街小巷改造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着力营造“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的背街小巷环境,让城市环境更宜居、市民生活更方便。

走进仁和镇仁和街社区仁和街,放眼望去,路面干净整洁,两侧绿树成荫,空中线缆整齐规范。道路一侧重新规划的停车位,车辆有序停放。改造在保留原有街巷特色、留住城市记忆的同时,对街巷进行优化提升,全面提升了街道颜值,更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老旧小区改出居民幸福感,人行天桥建设提升城市人性化水平。今年2月开工建设的四十九人行天桥,紧邻东风小学北校区及银泰商贸城,方便了周边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及残障人士的出行,是打造“人车分离,立体过街”交通系统的重要保证。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今年,仁和区将开展“四花”打造,实施城区亮化照明工程110万平方米,试点开展城中村(房、地)改造,统筹建设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全年新增城市微公园5处,增设既有住宅电梯75部以上。

优化空间布局

城区不断提质扩容

城区如何不断提质扩容,仁和区从做好城市控制性规划研究,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入手,鹭歇新桥、总龙路后段建成通车,铜锣湾FIC一期、大河流域水环境及沿线综合整治、大河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南向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维系正常运转的血脉,打造便捷、通畅的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去年,鹭歇新桥、总龙路后段建成通车,进一步加强了大河两岸互联互通,完善了仁和区的交通路网体系,也加速推动了大河广场、水中央湿地公园等周边一批城市提质工程项目建设,为全面融入“三个圈层”,建设绿色活力和谐新仁和注入新的动力。

今年,仁和区将做好大丽攀高铁、攀盐、宜攀、中坝至新庄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协调服务,主动对接“纽扣计划”,加快推动渡仁西线复线、浣纱路、仁和大道南段建设,完善外联内畅大交通格局;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和节奏,稳步推进攀枝花南附近片区、那招片区、普达片区、火车南站片区土地运营工作,力争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5亿元,销售商品住宅5500套。

道路建设,路网更加四通八达;老旧小区改造,民生保障越来越有底气;城市持续更新,整体环境不断提升。仁和区持续深入实施城市提质工程,以项目为抓手,不断做优做美城市环境,持续增添城市魅力,全力建设绿色活力和谐现代化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