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新闻动态 > 头条图片新闻

我晒我村⑨ | 似火石榴结硕果,乌喇么村脱贫致富谱新篇

来源:这里仁和     发布时间:2020-08-04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我现在也算是村里种植石榴的土专家,大家伙都喊我张老师!”7月23日,家住攀枝花市仁和区乌喇么村的张直坤和往常一样,头顶烈日在自家石榴地里忙碌。套袋、除草、施肥……一套流程下来,虽已满头大汗,但他没一句抱怨,“累怕什么,有盼头,汗能浇出石榴果!”

由于年幼时不慎受伤,张直坤腿部落下残疾,无法外出打工。

村里长期缺水,再加上交通不便,张直坤和村民们只能种植玉米。

“10亩玉米,就算收成好的时候,也只能买到9毛钱一斤,从早忙到晚,收入却难养一家四口啊。”

穷则思变。2013年以来,乌喇么村先后争取1800余万扶贫资金,因地制宜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0余座提灌站、蓄水池建起来,解决了生产用水;30余千米道路硬化好,接通了与外界的商路。

石磊/摄

水、路两通,村里开始盘算发展特色产业。什么作物喜温暖向阳的环境,耐旱、耐寒,还耐瘠薄?思来想去,对土壤要求不严的石榴成为了“最佳选手”。

“一开始村民们都不敢尝试,当时村支书率先种下200棵,当作‘试点’。”张直坤说,经过2年多的精心培育,这200颗石榴树拿下了4万余元的收入,让村民们没了顾虑,纷纷响应号召,他也成了头批种起石榴的农户。

有了好开头,石榴之路却并一帆风顺。刚开始,张直坤拿着种玉米的“老套路”料理石榴,差点坏了事,而出现这种情况的还不止张直坤一家。村上立即组织专家,手把手对农户进行培训,施肥、嫁接、套袋一样也不少。

石磊/摄

2017年,张直坤凭借四处“淘”来的种植经验,收入达到2万元,这给张直坤种石榴来了一剂“强心针”。接下来的几年,他一边学习种植经验,一边埋头扎在地里,成了村上种植石榴的“土专家”,经常跟街坊四邻分享自己种植石榴的经验,“我想让大家的石榴种得跟我一样好。”

村上不仅在扶持政策上助力农户,还积极为大伙解决销售问题,帮助联系收购商,上门收购。

如今,张直坤的石榴地已经“扩张”到13亩,900多颗石榴树挂果,预计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家里修了敞亮的新房子,两个女儿也不用我发愁,往后的日子一定越来越好!”

石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