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新闻动态 > 头条图片新闻

先锋组织|平地镇迤沙拉村:党员干部“给力” “三治合一”有榜样

来源:这里仁和     发布时间:2020-07-16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近年来,仁和区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和改革发展的能力,基层党建整体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涌现了一批工作突出、群众公认的基层党组织。在今年全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大会上,区委对2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扬,分别授予“作风先锋”“服务先锋”“治理先锋”和“发展先锋”流动红旗。

今天起,仁和区融媒体中心将开设《先锋组织》栏目,深入挖掘先进做法和工作经验,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从各方面汇聚起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强大力量。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平地镇迤沙拉村的“治理经验”。

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村全景图

平地镇迤沙拉村的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的法治、德治、自治上都很“给力”,“三治合一”让基层治理的榜样作用凸显,在今年仁和区庆祝建党99周年的大会上,迤沙拉村党总支被授予了“治理先锋”的荣誉称号。

01 党员干部在“法治”上敢于“硬起来”

基层治理,法治先行,这是搞好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招。迤沙拉村两委近年来着力加强了对法治的宣传,让村民在学法、守法上有了明显的改观。

村党总支书记毛崇高说:“党员干部要‘硬起来’,旗帜鲜明依法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这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招。”

党员干部如何“硬起来”?

毛崇高举了一个例子说,2015年,部分群众由于不懂法,想把因修建风力发电站所得的各类补偿分到每家每户,村两委坚决不同意,最后导致部分村民堵路。后经依靠法律手段处理后,在今天依然给了很多村民深刻的教育和影响。“假如党员干部在关键的时刻,‘硬不起来’,那这笔集体资金就不会发生今天这么好的作用!”

在外打过工,如今是村民小组长的殷炼说,他父亲当年就是主张分钱的人,今天他也不主张分了。为什么?因为看到了用这笔钱修路,架设水管管道带来的效益,比分到每家每户好多了。“举个例子简单地说,用这笔钱在花桥水库引水过来,种蔬菜的面积由600亩增加到了1200亩,群众的银行存款从前年的500万元,提升到了去年的1000多万元,这就是使用好集体经济办大事的好处!村子的发展需要依法办好事,党员干部就该这样‘硬起来’!”

如今迤沙拉村在大会小会和广播里,都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法治宣传。特别是在村里的重大事情上,党员干部是“硬起来”的模范。

葵花节上的“我心向党勇担当”场景

02 党员干部在“德治”上积极“做起来”

何为“德治”?迤沙拉村的村民纳永芳说:“大道理我不懂,小道理我懂一些,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在家里面要孝敬老人,在家外面要学会与人相处,和和气气,在干事情上要踏踏实实,在做人上要自立自强。”作为村民有这样的认识,很不简单。

迤沙拉村的党员干部更是“德治”上的模范,他们是如何积极“做起来”的呢?

党员郑自伟说,现在每年春节,迤沙拉村都要评选“好儿女好儿媳”、“好邻里”、“致富带头人”、“见义勇为者”、“拾金不昧者”、“村里热心人士”、“最美家庭”和“廉洁家庭”,2019年评了29个。“这其中,有很多是党员。老党员在德治上,主要起说教和监督作用,年轻的党员主要是落实和带头,给群众做出示范来!”

青少年表演“谈今古乐”感党恩

群众志愿者毛光亮说,村里成立的“党员先锋队”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能打胜仗。“我是今年疫情防控的志愿者之一,党员带头干,我们跟着干,大家一条心。在党员的带领下,我们80多名志愿者在卡点执勤,在消毒、劝导、宣传等等方面,均主动、积极完成村了两委的工作部署,没有一个人叫苦!”

村主任毛建桦说,搞好德治,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地宣传好,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做出示范来才行。“搞好德治,主要有两条经验。一是群众有事,一般先找族人或者村民小组长解决,解决不了的再由村两委来解决。二是重大事情注重运用好‘四议两公开’这个法宝,注重引导群众依法依规依理办事情,特别是在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更要注重加强教育和引导,注重有大局意识,有长远的、科学的发展眼光。”

03 党组织在“自治”上有办法“导起来”

基层治理,最难的其实还是要提升广大群众的自觉性。内因是变化的根本,着力引导群众,提升群众的“自治”水平,是近年来迤沙拉村两委着力做好的一项工作。

“导”的办法何在?

乡党委书记欧炳洪对此进行了总结:“迤沙拉党总支发挥好了强有力的组织、引导作用,关键有两个正能量抓手,很值得肯定。一是因势利导,引导‘四大家族’发挥好好家风的正能量作用,二是让党员在‘红白理事会’和‘乡贤理事会’中发挥好了正能量作用。”

迤沙拉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村604户2225人,彝族占97%。在村史馆里,迤沙拉“四大家族”形成的家风文化和创业文化(纳家的包谷子、张家的酒坛子、起家的车轮子、毛家的笔杆子),都静静地整齐地躺在玻璃展柜的几本专著和几张光盘里。

村史馆外景

69岁的杨松贤老党员说,好家庭靠好家教,好家教靠好家风,村子里的好风气,也要靠有好的家风家教。“起家的家风是‘精明的头脑是致富的法宝’、毛家的家风是‘学好知识、学好做人、用好手中笔杆子’、纳家的家风是‘幸福生活是靠奋斗出来的’、张家的家风‘好酒是酿出来的,好人是磨练出来的’。”

78岁的党员毛春平说,全村61名党员中,“四大家族”的党员占了三分之二,这是迤沙拉村在引导群众搞好基层治理上的一大优点。“本族的党员带头,发挥好家风家教的正能量作用,族人自然而然地就会紧紧跟上来,村里的社会风气自然就会好起来!”

喜迎彝族年

毛家的“笔杆子”,在云南永仁县当医生的毛志品说,在“乡贤理事会”和“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中,是“四大家族”的党员在“掌舵”。“有德高望重,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党员来‘掌舵’,能够将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社会道德要求、家风家教和村规民约结合起来宣传,很接地气,收到的效果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