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新闻动态 > 仁和动态 > 仁和要闻
全省散居地区民族乡乡村振兴互观互学活动走进混撒拉村
来源:这里仁和 发布时间:2023-06-06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5月18日,全省散居地区民族乡乡村振兴互观互学活动在仁和区举办,来自省委统战部、省农业农村厅、省纪委监委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领导同志,省民宗委领导及全省21个市州民宗委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部分县区民宗局主要领导及65个散居地区民族乡负责人等百余人,共聚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聚焦当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基层实践,比学赶超、互观互学,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青山环绕,果树成荫,宽敞整洁的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一片片晚熟芒果预示着丰收。在混撒拉芒果展览馆、混撒拉村现代农业园以及村内的花卉博览园、亚热带优稀百果园,与会人员参观了当地的特色主导产业、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最新成果。
“通过现场的互观互学,我感觉仁和的芒果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当地的自然条件也非常合适。”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乡群众代表在芒果林下激动地说,“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为群众致富增收和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混撒拉村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利用自然禀赋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建成芒果展览馆、零碳村等工程,形成了“绿色、节约、高产、优质”的乡村发展综合体。
以此为基础,混撒拉村建强党建堡垒,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逐步形成“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
以当地芒果种植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混撒拉村芒果年产值6000万元,年接待游客量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
一路风景,一路变迁,一路笑脸。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混撒拉村正以扎实的产业基础及先进的发展经验,成为全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生动“剪影”,也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今天来到混撒拉村,看到当地万亩芒果产业园,感受到了其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及坚实的产业基础。”泸州市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项录宇说道,“我们箭竹苗族乡的主要农产品是中药材,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以及少数民族村落的文旅开发,混撒拉村以“小芒果”带动“大产业”的发展模式,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样板、经验。”
摄影:李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