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新闻动态 > 仁和动态 > 仁和要闻

用活水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安全

来源:这里仁和     发布时间:2023-05-15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进入5月,阳光直射,温度攀升,又到了植物需水的季节。为保障春灌的顺利进行,仁和区水利局早谋划、早准备、早统筹、早安排、早落实,通过抢抓抗旱工程、严管水资源、加强惜水宣传等方式,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安全。

  水权合理分配 用活现有水资源

  5月6日,在大龙潭彝族乡新街水库,一条条抽水管伸入水库,通过抽水泵,将库水源源不断输送至各家芒果地,果树在水源的滋润下茁壮生长。

  

  新街水库作为新街村、拉鲊村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需要保障两个村2000余人、3000余亩土地的生产用水,每年3-6月,水库便开始满负荷运转,如何分配给每户村民就成了大问题。

  

  “在半个月前,我们便开始穿梭在村中,挨家挨户了解村民水量需求,通过上报水权户数、制定供水计划,将定量水资源分配给每家每户。村民还可以通过水权交易,将自己多余的水资源,交易给其他村民,增加收入。”江平看着眼前的场景,欣慰地说道:“现在水库日出水量达8000余方,能基本保障村民的生产用水。”

  今年以来,仁和区不断加强供水厂站运行管理,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兼顾生态”的原则,制定2023年供水计划,全面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对饮水水源枯竭区域,采取集中送水方式解决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同时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目前,对大龙潭乡、仁和镇等地区调水240万立方米,采用供水车供水260立方米。

  

  抗旱工程发挥“效能” 村民用上“低价水”

  “现在村民用水都便宜很多了,不像以前一样要去下方抽水。”在大龙潭乡裕民村大神庙组,村党支部书记刘云打开芒果地的滴灌控制器,水花从管道“冒”了出来,“以前我们的村民只能从梅子箐水库用水泵抽水,每方水大概成本需要1元钱,有时还需要较长时间,水压也会很小。”

  

  去年12月,村里积极向上争取抗旱工程资金28万元,修建8000方蓄水池一座,并配套周边200余人、500余土地管道,让村民都能更快捷、方便地用上水。

  “自从我们蓄水池修建后,村民每方水的成本只需要3毛钱了,大大节省了成本,让村民投入成本更少、收入更多。”刘云说道。

  

  今年,仁和区共投入水利资金3588万元,加快推进太平、大龙潭、布德等干旱乡镇抗旱应急工程,紧抓平地镇迤沙拉村太阳能提灌站工程和前进镇石窝铺净水设备、高峰组引水管道架设、红光组蓄水池及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有效缓解5332人生活用水难问题和2300亩石榴、芒果灌溉用水。此外,仁和区还通过对小型117座小型水库进行全面排查,消除隐患,力争在五月底完成主体工程施工,六月份完成蓄水验收,保障群众生产用水。

  

  针对2022年降雨偏少导致塘库蓄水不足情况,区水利局还充分利用末径流时机,采取河库调水、库库调水增加蓄水量,年末塘库蓄水比2021年同期增加约400万立方米。通过“村村通”广播、“坝坝会”开展节水、惜水宣传,“算好水账”,同时调整种植结构,避免无水少水造成减产减收,保证村民收入。

审核: 刘子东   责任编辑: 王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