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新闻动态 > 仁和动态 > 仁和要闻

乡村振兴看仁和丨强化科技支撑 乡村振兴插上智慧之翼

来源:这里仁和     发布时间:2021-06-09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乡村振兴,本质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仁和区从品种选育、田间管理、人才培育等三个方面着手,向科技要效益、助增收,为乡村振兴插上了“智慧之翼”。

在位于仁和区的市农林科学院芒果科技示范园内,24亩芒果树长势喜人,结满了果实。科技人员正在对新培育出芒果进行研究。

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杜邦:我们选育的攀育5号芒果新品种,它的品质好,就是糖度比较高,一般糖度达到19以上,凯特只能达到16左右。

随着我市芒果面积的不断扩大,全市已达103万亩,仅仁和区就有40.1万亩,并且品种单一,凯特就占60%到70%。规模化种植、品种单一,造成芒果品质和产量下降,病虫害暴发等问题,将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仁和区与中国热科院合作,和省、市农科院共同建立“农业农村部芒果种质资源保护四川创新基地”,对芒果种质资源进行战略储备、材料创制、共享利用。

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杜邦:我们这个种质资源圃,它是产业发展最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质基础,种质资源如果不丰富,那我们要想创制出本土化的品种,那就是不可能的。

李永忠/摄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目前,基地内保存芒果种质资源220份。同时,良种培育取得明显成效,已培育12个本土优良品种,有望推动芒果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李永忠/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了科技的助力,关键还要人才振兴,提高农民的专业能力及素质。正值石榴套袋的季节,仁和区大田镇榴园村的张培振,比往年更加忙碌,咨询电话接个不停,到田里手把手指导果农套袋技巧。

张培振在榴园村种植石榴三十年,种植石榴700棵,每年收入就达20万元,有着丰富的种植管护经验。去年11月,大田镇乡土人才超市在榴园村开业,包括张培振在内的六名乡土人才挂牌上岗。他们中有调配专家,有管护专家,有育苗专家等,不仅定期为乡亲们进行培训,还随时接受免费咨询。

仁和区大田镇乡土人才张培振:乡村振兴,人才振兴还有产业兴旺,我们要把我们这些农民培育成新型农民,让他们在技术上提高,还有思想上认识到,种出来的果子要在市场里面达到绿色食品,就是说安全要有保障。

李永忠/摄

有了张培振等土专家在身边,果农们遇到疑难问题有了问处,种植技术也有了较大提升。大田镇乌喇么村村民张直坤,由于肢体三级残疾,曾经是该村的贫困户。经过技术上培训后,张直坤种植了十多亩石榴,养起了牛羊,走上了一条种养循环之路,每年收入10万元,家里不仅脱贫还盖起了三层楼的新房。

仁和区大田镇乌喇么村村民张直坤:我们学到了技术,枝也修好了,只要水跟上,肥料也跟上,颜色就好了,反正最主要的就是我们使用的农家肥。就是养羊养牛,把这个粪锄出去,发酵了才拿去施,石榴卖得多,羊子也喂到了。

李永忠/摄

在满足本地技术支持的同时,大田镇乡土人才超市还实现了技术出口。目前,超市里的乡土人才,已经受邀到西昌、冰川、永仁、姚安等川滇毗邻地区进行技术指导。当地培育的软籽系列红宝石树苗更是被销售到了西昌、普洱等地。然而,面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需人才数量、质量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仁和区大田镇乡土人才张培振:结合种植情况我们人才超市都还可以了,但我们的短板就是,东西种出来以后没有一个好的销售,就差了我们的电商人才,销售团队这一块,所以我们想结合这块,把有能力的人才吸收到我们这儿来,销售这块做出来,就可以把我们的石榴销往全国各地。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近年来,仁和区通过坚持“院地”“校地”合作,形成以挂职干部为纽带、创新团队为支撑、本地人才为基础的“政研产学”智库模式,目前全区已培育农民夜校讲师35人、农技员231人、“土专家”“田秀才”1500余人,实现科技服务“一对一”全覆盖。接下来,仁和区还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人才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