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新闻动态 > 仁和动态 > 仁和要闻
看!养蛙有“稻”呱呱叫
来源:这里仁和 发布时间:2025-05-21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临近小满,仁和区福田镇务子田村稻蛙共生基地处处生机盎然,绿油油的秧苗挺立于水田,成群的黑斑蛙或潜游于水中,或跃上田埂,声声蛙鸣待稻香……
今年,福田镇以“企业+村集体+村民”模式在务子田村打造40余亩稻蛙共生种养基地,探索“一水两养、一地双收”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基地已完成前期水稻移栽和蛙苗放置,预计6月底蛙熟上市,8月初水稻收割。
△村民正在水田里插秧
“稻田不施农药,害虫由养殖的黑斑蛙‘清理’,这样能形成‘蛙吃虫、稻遮阴、蛙供肥’的生态循环模式。基地预计亩产蛙3000余斤、水稻近500斤,每亩利润在1万-2万元。”基地技术助理李亮亮笑着从田中走出,水波所至处,蛙苗乱蹦,“呱”声阵阵。
蛙鸣声不断,欢喜的还有村民们。去年底,镇政府牵头引进企业,通过村集体流转了30余亩稻田建设稻蛙共生种养基地,每亩土地年租金2200元。不入股的村民可以即时拿到租金,入股的村民收获后拿租金的同时,还可以享受9%的利润分红。
△蛙苗
“经过粗略估算,入股村民每亩土地一年‘租金+分红’在3700元以上。”务子田村党支部书记周贵禄欣慰地笑着说,“不少村民看到了蛙苗的生长情况,陆续拿出土地流转给村集体,预计今年基地能扩大到200亩。”
基地还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民卢吉萍把家里的3亩土地全部流转了出来,现在她既是“股东”,也是员工。“以往农闲时,只能在家做做家务。现在,每天可以来这里干活。”像卢吉萍一样的村民还有5位,等到稻蛙成熟收获时,入股分红+务工收入,她们的“荷包”将比往年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