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新闻动态 > 仁和动态 > 仁和要闻

城市生命力|夯基础 拓新路 强品牌 听仁和岁“稔”年丰的故事

来源:这里仁和     发布时间:2024-12-31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岁至年末,丰稔山河

  “稔”,读音为“rěn”,意指庄稼成熟。往昔,农人俯身田垄,汗滴禾下,是“稔”在田间最质朴的模样。今岁,农业科技赋能,稻菽飘香,“稔”便化作了农业现代化浪潮里的丰硕成果。

  

  在四川最南端,高标准农田中,重重稻浪随风起伏;现代化产业园内,各类“攀果”缀满枝头;农副产品加工车间里,机器设备满负荷运转……近年来,仁和区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幅时和岁稔、农民丰收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夯基础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冬日的平地镇辣子哨村,虽是冬闲时节,农田里却热闹非凡。机器轰鸣,土地翻腾,往日里的一块块小地块被整齐划一的大田替代。村民们盯着正在施工的土地,眼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在酝酿着来年的丰收梦。

  

  △平地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辣子哨村地貌复杂,耕地零碎、田块狭小且坡度大。在经过农田整治后,这些低效田、“巴掌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村里300亩高标准农田正在加快建设,田改好后,路变宽,田变大,机械化设备能开进田里,劳作起来省时又省力。”辣子哨村党总支书记彭国辉表示。

  

  △旋耕机在已建设好并投入使用的高标准农田里翻土工作

  粮以田为基,农以田为本。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原先平地镇境内共计11000亩的数百块小田逐步整合为大田,配套40余公里的机耕道路建设及2700余亩土地的整治,建成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的“宜机化”高标准农田。

  同时,针对平地镇部分村组缺水的短板,当地通过增加光伏提灌站、蓄水池、管网的方式,建成高效节水管网,灌溉农田面积2800余亩,不断补齐农业基础设施。

  

  △ 福田镇高标准农田航拍

  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使每一种资源都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截至目前,仁和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余万亩,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耕地质量大幅提高,种植面积、种植水平、综合效益逐年增加。

  拓新路 探索产业新“稻”路

  9月,走进同德镇新民村,阵阵稻香扑面而来,伴随着机器轰鸣声,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大山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在此之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

  

  △村民用小型收割机为村民收割稻子

  “这片区域是二半山区,田地狭小零散、用水不便,这片地一直不能发挥效益,所以就引进旱稻进行试种,初步预测,试种的旱稻约400亩,亩产400多公斤,能够在这种环境下达到这个产量,已经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新民村村民兰付彬说。

  兰付彬介绍,旱稻是一种能在近似旱地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特殊稻类,全生育期不需要建立水层,从栽种旱稻起至今,只进行了一次浇灌,等到来年5月中旬如果没有降雨,才会进行第二次灌溉,不仅用水需求低,口感也比普通水稻更有嚼劲、更加香甜,种植效益相当可观。

  

  

  △丰收的旱稻

  “今年旱稻收获后,我们将评估收益情况,考虑动员村民将种植面积再扩大一倍,这样能合理规划用水还能带动村民增收,一举两得。”新民村党总支书记兰明海站在田埂上,眼里满是希望。

  

  △村民翻整晾晒的旱稻谷子

  粮食稳则天下安。今年来,仁和区跨年度实施补充耕地项目,扎实开展低质低效经果林腾退还耕与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工作,全年预计新增耕地2215余亩、腾退低效经果林3200余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预计达12.19万亩,产量4.51万吨。

  强品牌 助力“攀果”走出去

  12月,中坝乡中坝村的草莓田中,如织的游客穿梭田间,将一颗颗水灵灵的草莓摘入篮中,“外观色泽鲜艳、口感软糯香甜”,是游客采摘后的真实反馈。

  

  

  △游客采摘草莓

  “今年9月初,我们引进了建德白露、越雪妃两个全新的白草莓品种,不仅外观好,口感也备受消费者青睐。”中坝村村民吴国华透露。

  

  △全新的白草莓品种

  有着40年草莓产业发展史的中坝乡,目前已拥有约20个草莓品种,种植面积约1200亩,在产业基础不断壮大的同时,中坝乡还着力打造特色地域品牌,精心设计定制专属LOGO,精准传递中坝草莓的独特品质与地域特色,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与附加值。

  

  △中坝乡根据地域品牌精心设计定制的包装礼盒

  2021年,攀枝花市首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攀果”正式发布,标志着攀枝花水果产业进入了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今年,仁和区制定了《仁和区“攀晓果”“攀小果”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方案》,通过搭建线上“仁和惠农”平台,举办中国晚熟芒果季系列宣传活动,不断建强“攀果”品牌,助力区域公共品牌走出去。

  

  △“仁和惠农”购物平台

  千里沃野绘新景。2024年前三季度,仁和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4.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余元,两项数据均位居全市首位。

  放眼仁和大地,农民群众辛勤耕耘,各级部门共同努力,洒在四川最南端的每一滴汗水,都为人民生活更幸福、区域经济更繁荣不断夯实根基。

审核: 刘子东   责任编辑: 王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