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新闻动态 > 仁和动态 > 仁和要闻

苴却砚又双叒叕上榜啦!

来源:这里仁和     发布时间:2023-10-23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近日,省文旅厅公布首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名单,仁和区“仁和·苴却砚”品牌成功入选。

  

  首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申报评审工作于5月启动,通过三年时间,集中打造100个四川非遗品牌,加快培育建设四川非遗品牌,增强非遗传承活力,进一步推动四川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3年度评选出首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非遗品牌30个。

  知砚“身”

  相传,唐朝便有苴却制砚,在宋、清两代声名鹊起,继而驰名中外。因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被选为文房珍品,博得许多文人雅士青睐。

  苴却石是制作砚台的好石料,产于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所雕刻砚台,质地细腻如婴肤,坚而不顽,腻而不滑。有发墨如油、不损笔毫之奇;有存墨不腐,积水不固,哈气研黑之妙,名曰“苴却砚”,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 苴却名砚:上下五千年

  苴却砚汇集中国八大名砚之特色于一身,如端砚的石眼、金银线、蕉叶白、鱼脑冻;歙砚的金星、眉纹;洮河砚的黄膘;易水砚的浅黄碧绿纹;澄泥砚的细腻;贺兰砚的绿膘、红金刚;红丝砚的彩色刷丝纹;松花砚的彩绿、紫袍玉带等,被赞为“中国彩砚”。

  

  △ 苴却名砚:九龙至尊  

  苴却砚还有独到的石品特质,包括排列有序、布满整个画面的金银线石品;绿色膘石上环绕粗细不同、疏密各异的深绿色和紫红色线状“玉带”;状如柏枝或藻类的水草纹等。

  展砚“宴”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苴却砚历经兴衰,起起落落,在时空流转中沉淀升华。传承创新出深雕、镂空、浅雕、薄意、减地等技法,20世纪80年代,在艺人和雕刻师的精心研究下,再次焕发璀璨光芒。

  

  △ 苴却砚雕刻

  1988年,“苴却砚雕刻艺术展览会”在成都举办,失传已久的苴却砚重现于世。此后,苴却砚通过各大新闻平台广泛传播,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90年代,苴却砚被作为国礼送往国外,正式将仁和苴却砚带出国门,推向世界。

  2015年,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全国首座苴却砚博物馆——“中国苴却砚博物馆”落座仁和区,为苴却砚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撑,馆内有苴却石艺术品、苴却砚、文物等各类藏品2000余件。

  

  △ 中国苴却砚博物馆 王东/摄

  近年来,苴却石雕在匠人们的不断努力下持续发展和创新,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09年苴却砚雕刻技艺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仁和区被授予“中国苴却砚之乡”荣誉称号,2011年苴却砚正式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2年苴却砚系列作品荣获“天府旅游名品”等,在2020年四川省综合展馆、2022年首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2023年成都大运文化交流主题展等平台均有代表作品亮相。

  探砚“海”

  仁和区深入挖掘苴却砚特色文化产业,打造苴却砚特色小镇,将苴却砚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更好传承和保护苴却砚雕刻技艺,进一步扩大苴却砚知名度。截至今年9月,苴却砚文化旅游街区共吸引辖区15名苴却砚雕刻大师入驻,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1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2名。

  

  △ 仁和区苴却砚特色小镇夜景 王禹豪/摄

  目前,苴却砚文化旅游街区集苴却砚产品加工、销售、文化展示、互动体验等产业为一体,让苴却石雕刻作品从博物馆“走近”爱好者身边,引领带动文旅、商业、物流等多业融合,为苴却砚文化品牌价值的提升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攀枝花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 苴却砚雕刻大师工坊

  

  △ 苴却砚雕刻大师工坊里陈列的苴却石作品

  苴却砚这一“砚中瑰宝”“文化珍品”将在未来继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审核: 刘子东   责任编辑: 王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