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公示公告
仁和区12315消费警示2025年第9期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市场监管局 发布时间:2025-09-18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在现代社会,工作劳累、身心疲惫已成为许多人的常态,保健按摩因此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放松和养生方式。然而,行业火爆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陷阱与风险。从夸大宣传到无证行医,消费者一不小心就可能从“寻求健康”变成“购买伤害”。为此,特发布此消费警示,提醒您在选择保健按摩服务时务必擦亮双眼:
一、 核心警示:保健按摩非医疗,治病必须去医院
许多按摩店会夸大宣传,声称其按摩可以“根治颈椎病”、“消除骨质增生”、“打通血脉排毒治百病”。这是典型的虚假宣传和非法行医。如果您有明确的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急性扭伤等),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盲目接受非专业人士的“治疗性”按摩,极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造成瘫痪等严重后果。
二、 常见消费陷阱与识别技巧
1. “专家”头衔泛滥,实则无证上岗
“特聘名师”、“祖传世家”、“资深理疗专家”等头衔眼花缭乱,但其资质却无从考证。主动要求查看按摩师的职业资格证书(由人社部门颁发)。正规店铺通常会将证书悬挂在店内醒目位置。对于含糊其辞、无法出示证件的,应果断拒绝服务。
2. “免费体验”为诱饵,天价收费在后头
以“免费体验”、“超低价团购”吸引顾客上门,在按摩过程中不断推销办卡、购买昂贵套餐或添加所谓“特效药油”,否则服务即刻停止,让人骑虎难下。对于免费或远低市场价的体验,要保持高度警惕。消费前明确问清服务内容、时长和所有费用,坚决拒绝任何未事先告知的收费项目。做到“不明消费不付款”。
3. 产品营销过度,“神药”效果存疑
推销昂贵的精油、药膏、艾灸贴等产品,宣称具有奇效,实则可能是“三无”产品或普通化妆品,其安全性都无法保证。查看产品的批准文号和生产信息。属于“妆字号”或“消字号”的产品不具备治疗功能。切勿相信按摩师的口头承诺,身体不适应求医问药,而非听信推销。
4. 不顾个体差异,暴力按摩藏风险
盲目追求“痛才有效”,不顾顾客的体质和承受能力,使用大力粗暴的手法。特别是针对颈椎、腰椎等关键部位,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软组织损伤、关节错位甚至更严重的伤害。
沟通是关键!在按摩前,主动告知按摩师自身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骨质疏松、高血压、心脏病或近期是否受伤)。按摩过程中,感到剧烈疼痛或不适时必须立即叫停,这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绝非“治疗过程”。
三、为了享受安全、舒适的按摩服务,请您牢记以下几点:
1. 选择正规场所:优先选择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技师资格证等资质齐全的连锁品牌或知名门店。
2. 沟通先行:按摩前与技师充分沟通,说明自身疲劳点和禁忌,设定按摩力度。
3. 避开禁忌症:如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出血性疾病、传染病、皮肤破损、骨质疏松或处于妊娠期,不宜进行按摩。
4. 索要凭证:消费后保留好发票、收据或电子支付记录,一旦发生纠纷,可作为维权证据。
5. 及时就医:按摩后若出现持续不适、疼痛加剧、活动受限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之前的按摩经历。
保健按摩本应是愉悦身心的享受,而非一场充满风险的赌局。消费者应树立科学理性的健康观念,明确保健与医疗的界限,不轻信、不盲从。记住:您的身体不是试验品,安全与健康永远应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