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公示公告
仁和区12315消费警示2025年第8期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8-12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随着旅游业复苏,消费者出游需求持续高涨,但旅游市场中各类消费纠纷也随之增多。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避免旅途中的“糟心事”,特梳理旅游消费常见陷阱并提出防范建议,提醒广大游客擦亮双眼、理性消费:
一、虚假宣传误导消费
部分旅行社或网络平台以“低价”“免费体验”“赠送景点”为噱头揽客,实际行程缩水、景点替换、住宿降级;线上预订的民宿、酒店与图片严重不符。
二、价格陷阱与隐性收费
旅游套餐未标明服务范围(如景区门票仅含首道门票,观光车另收费);部分景区商铺利用游客信息差,对商品虚标高价,或借“祈福”“拍照”等名义额外收费。
三、强制购物与诱导消费
旅行团安排大量购物点,导游以“支持当地经济”“道德绑架”等方式施压,甚至限制游客自由;玉石、保健品等商品以次充好,售后维权困难。
四、安全隐患与责任推诿
高风险项目(如漂流、攀岩)缺乏安全提示和保险保障;旅游包车资质不全,司机疲劳驾驶;突发事件(如天气原因取消行程)中旅行社拒绝退款。
五、消费避坑指南:事前防范是关键
1、选择正规渠道,核实资质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旅行社或平台,查验其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自由行预订酒店、景区时,可通过官方渠道或第三方权威平台核实信息,警惕“山寨”景点。
2、签订书面合同,需要明确细节,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时,逐项核对行程安排(交通、住宿、用餐标准)、自费项目、退改规则等条款。对“口头承诺”要求写入合同,避免模糊表述。
3、理性对待低价诱惑,警惕隐性成本,对比市场均价,对明显低于成本的“超低价”保持警惕,避免陷入“购物补差价”陷阱。自由行提前规划预算,关注景区门票、交通等附加费用。
4、保留消费凭证,依法维权。妥善保存合同、发票、聊天记录、宣传广告等证据。如遇强制消费、欺诈行为,可现场录音录像取证,第一时间向当地文旅部门(12345热线)或消费者协会(12315平台)投诉。
旅游本是愉悦身心的体验,但若放松警惕,可能变成“花钱买气受”。消费者需提高防范意识,选择正规服务、签订清晰合同、保存关键证据,做到“有备无患”。若权益受损,务必依法维权,共同推动旅游市场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