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协提案
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区良好营商环境的建议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4-18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九届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员会第三会议
第72号 提 案
题 目 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区良好营商环境的建议
提 案 人:邱福丽 界别:经济界
通讯地址:仁和区政务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13908141100
相关情况(□内注√表示“是”,未注者视为“否”):
√经过调研 □他人委托 √首次提出 □多次提出
希望办理的承办单位:仁和区政府办
提案日期:2017年1月19日
集体提案单位: 签章: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提案日期:
以下由提案审查机构填写
主 题 词:
审查意见: □立案 □意见转送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
分办单位:
联名提案人需了解提案内容,同意后请工整签名
联名提案人姓名 |
界别 |
通讯地址 |
周楠 |
经济界 |
仁和区安监局 |
邱宁 |
经济界 |
仁和区国税局 |
|
|
|
|
|
|
|
|
|
|
|
|
案由: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地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根据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要求,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简政放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诉求为先导,打出“放管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合拳”,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全力为创业创新拆篱笆、开绿灯,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新机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我区营商环境建设依然任重道远,部门各自为政、项目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限过长、服务效率不高等现象仍然存在,在“放管服”改革中仍然存在推一下动一下,“不想主动减肥、只等别人动刀”等不主动、不研究、不敢创新、不敢担当的现象......,以至于项目落地程序过多,用在审批上的时间过长。
为了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全力以赴打造宜人新城、产业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步入崭新时期,除了政策制定上及各项配套措施的落实上要加大力度,还要扭住经济发展环境不放,转变观念上的鸿沟,在营商环境上下功夫。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凝聚“亲商”“安商”的共识共动,把营商环境建设成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区委、区政府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重点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慢、企业办手续繁、不依法行政、中梗阻等问题,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开好头、起好步。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程序,加大奖励力度和惩戒力度,凡是影响营商环境的人和事一律问责追究、严肃处理。
二、高水平建设两个“中心”,为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平台。建设高标准的实体中心。把高定位升级政务服务平台做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重要抓手,把政务服务中心的转型升级做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载体,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扩容政务服务中心面积,完善实体大厅服务功能,切实落实“两集中、两到位”,真正实现“一站式”、“一窗式”服务,切实将我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交易服务、效能监察“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高水平的网上中心。加快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政府服务模式,全力促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要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全省统一上线的“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对相关部门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规范和整合,构建以行政审批为主线的“大数据、大平台、大审批、大服务”审批服务平台、效能监察平台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平台,在政府、企业、公众之间建立审批服务直通车。
三、做好“放管服”中的“管”“服”,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水平。把“管”和“服”作为重中之重,要向先进地区学习,对标好的做法,把简政、便利、效能融为一体,进一步清理规范审批前置条件,做好上级下放事项的承接落实及对口衔接,不断加强对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和审批流程全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实时公开审批事项办理过程和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探索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多证合一、电子证照等行政审批新模式,在提高服务效率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同时,切实把思想素质过硬、政策水平过硬、服务能力过硬的骨干人员放到服务企业一线,放到窗口服务岗位,以保证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好更高效地贯彻执行,营造为企业服务、为创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良好营商环境。
四、建立监管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各级各部门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形成联动机制,同下一盘棋,共谋发展大业。营商环境重在落实,如果各部门不真正做到思想上有触动,行动上不促进,项目推动上不出力,不研究落实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发展上的差距势必会越来越大。营商环境究竟如何,企业最有发言权,企业是营商环境的直接受益者,也是营商环境最有力的监督者,要善于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奔着问题去、瞄准问题改,要加大督促落实力度,和专项整治、作风建设、绩效考评等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察机关和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形成全方位、各领域共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