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协提案

关于打造仁和区康养+互联网的建议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4-18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九届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71 号 提 案

题 目  关于打造仁和区康养+互联网的建议                           

提 案 人:张丹        界别:民族宗教

通讯地址: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13678208202

相关情况(□内注√表示“是”,未注者视为“否”):

经过调研 □他人委托 首次提出 □多次提出

希望办理的承办单位: 服务业发展局                               

提案日期:20181 20

                                                   

集体提案单位:                           签章: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提案日期:

                                                   

以下由提案审查机构填写

主 题 词:                                      

审查意见:   □立案      □意见转送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            

分办单位:              

联名提案人需了解提案内容,同意后请工整签名

联名提案人姓名

界别

通讯地址

李维武

民族宗教

 

祝刚

农业

 

 

 

 

 

 

 

 

 

 

 

 

 

案由: 近年来,我市在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符合攀枝花实际的工作路径,形成了可靠经验,并在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中以“一二三四”工作思路的方式确定下来,市委书记李建勤在市委十届四次全会闭幕时强调,围绕市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抓落实,必须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和突破点。如何抓住现有的机遇,在全市全力推动康养产业之际,谋划好仁和区未来康养产业的布局,首先应出台相关政策为康养产业保驾护航,同时大力引进资金、技术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而顺应眼下大数据时代,构建康养产业+互联网是非常的必要之举。

构建智慧康养产业,建立仁和智慧康养公共服务平台及产业示范基地,主要是打造以“智慧康养产业示范基地”为核心的云服务模式,通过基地运营,培育智慧康养产业服务生态链,依托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资源解决供需平衡,形成智慧康养服务标准,占领智慧康养产业高地。

一、具体做法

着眼于仁和智慧康养产业服务,进行统一投资开发,通过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康养+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模式。

1.搭平台。搭建智慧康养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智慧康养管理中心、智慧康养服务呼叫中心为康养人群服务;面向康养人群以康养社区为示范载体,以产融结合为资金动力,通过社区短期收益保障平台长期运行开发,以平台长期运行促经济可持续发展。

2.做服务。通过仁和智慧康养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三个面向:

一是面向康养者:通过为康养社区搭建云物管平台,把各种优质自然资源与优质医疗资源和优质服务资源在社区平台进行整合,通过康养社区为康养者提供智能化、精准化、优质化服务,提升康养社区的服务品质,提高康养者生活品质,吸引更多康养者到仁和康养。

二是面向康养企业:通过建设智慧康养产业示范基地,吸引更多服务企业入驻基地,不断完善康养产业服务链,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形成仁和智慧康养产业集群,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三是面向政府:依托仁和智慧康养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客观、详尽的康养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政府提供康养大数据分析报告,助力政府合理规划、科学决策,最终实现智慧康养产业输血和造血并存。

3.建模式。引进全国知名企业在攀枝花组建股份制公司,建设仁和智慧康养公共服务平台总部;服务平台着眼于为仁和智慧康养产业服务,进行统一投资开发;通过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康养+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把“仁和模式”打造成“全国智慧康养”示范,形成“立足当地、布局攀西、服务全川、辐射全国”智慧康养公共服务模式,一旦模式成熟,可快速复制推广,把“仁和模式”推向全国。

二、预期成果

通过有计划的建设与发展,将逐步实现如下成果:

1、产业提档升级:使康养者愿意来、留得住、住得安,打破现有康养的季节性及无序性局面,从而调整仁和康养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

2、打造仁和模式:打破传统养老、康养及乡村旅游单一化、粗放模式,形成智慧化、共享化、集群化的“攀西智慧康养”新模式。

3、形成康养标准:形成康养社区及康养服务两大标准,加以复制、移植、推广。

4.汇集康养数据:通过对康养人群基础信息、健康数据、出行数据、消费数据等大数据进行采集、深度挖掘、分析应用,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客观详尽的参考依据,助力政府合理规划、科学决策,为商户及合作机构精准营销及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助力仁和康养产业示范基地服务的立体化、精准化、个性化。

三、社会效益

1.外引内联,提升产业形象。通过打造“智慧康养公共服务平台”,把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让养老服务更加便捷、更加个性化及人性化,对于提升产业形象具有很好的帮助和推广作用。互联网与传统健康养老产业的融合创新不断深入,衍生出大量的创新产品与模式,不断提升康养产业整体形象。

2.扩大产业规模、吸纳就业。康养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方面,发展智慧康养产业并以其为龙头形成产业链,这对于扩大区域内产业规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很大的帮助,会带动相关产业领域就业岗位的增加。

3.打造康养产业“仁和”模式。通过建设“智慧康养公共服务平台和基地”,形成康养大数据,通过覆盖全国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库,快速检测传染病,进行全面的疫情监测,并通过集成疾病监测和响应程序,快速进行响应,这将减少传染病感染率降低,更快地检测出新的传染病和疫情,提供准确和及时的公众健康咨询,降低传染病感染风险。在个人健康方面,医疗保健领域如果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大数据资源,节省医疗机构和消费者费用。通过在仁和建设国家首例“智慧康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抢占发展先机,建立行业标准,形成以攀枝花为中心辐射全西部乃至全国,为地区实现创新发展、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增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