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协提案
关于倾力打造“大河流域攀枝花河谷”的建议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4-16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九届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 32号 提 案
题 目 关于倾力打造“大河流域攀枝花河谷”的建议
提 案 人: 界别: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相关情况(□内注√表示“是”,未注者视为“否”):
□经过调研 □他人委托 □首次提出 □多次提出
希望办理的承办单位:区城管局、区住建局、区服务业发展局
提案日期: 2018 年 1 月 19 日
集体提案单位:第三组 签章:
联 系 人:李卫平
联系电话:13508224984
提案日期:2018 年 1 月 19 日
以下由提案审查机构填写
主 题 词:
审查意见: □立案 □意见转送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
分办单位:
联名提案人需了解提案内容,同意后请工整签名
联名提案人姓名 |
界别 |
通讯地址 |
|
|
|
|
|
|
|
|
|
|
|
|
|
|
|
|
|
|
案由:最近几年,市里着力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产业,要把我市打造成国家级的康养旅游度假区。最近,市里启动了“四花工程”建设,拉开了美化攀枝花的序幕。区委确立了建设“实力、生态、和谐、幸福仁和”的发展战略,围绕建设生态仁和的目标,下一步将建设大河康养示范区。我区地处攀枝花市城郊,花城新区的建设,把仁和主城区与市里的主城区连接为一体,加上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居环境、拥有本市其它区县无法比拟的交通区位优势,我区已经成为外地居民到攀枝花市康养旅游度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康养的核心要素是医疗和旅游,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由于我区景区景点等生态产品少,到我区来康养旅游度假的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共同的感受是仁和不好玩。这是一个应当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为我区建设生态仁和指明了政策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需要。古话讲:“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何才能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切实解决仁和不好玩的问题呢?我们认为,应当依托滨河景观区、倾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都独一无二的“大河流域攀枝花河谷”。具体构想和建议如下:
一、两个鲜活的实例及其带来的启示
实例1:昆明圆通山樱花
去过昆明的人很多都去过圆通山赏花。因为那里有一个历史悠久、名扬中外的“圆通花潮”景观。它位于圆通山(昆明动物园)中部,分布在高低错落的山麓之上,由樱花区和海棠区组成,连片成林。由于樱花和海棠的花期、花色较为接近,所以大家都习惯统称为樱花。圆通山自上个世纪20年代起就在山上种植樱花、海棠。现在樱花、海棠已具较大规模,总达18000平方米。其中,云南樱花有480余株,有200余株,垂丝海棠有1200余株。到圆通山踏春赏花,是昆明人在“圆通花潮”景观建成逐步形成后的传统习俗。阳春三月,昆明人倾城出动,涌向圆通山,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花潮人海。全国其它地方的游客也纷纷慕名前来观花。著名散文家李广田先生于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著名散文《花潮》,留下了“春光似海,盛世如花”的名句,使“圆通花潮”景观享誉海内外。圆通山的樱花多为云南樱花,是由原生在腾冲、龙陵一带的苦樱桃人工栽种演变而来。得益于蔚为壮观的花潮景观,圆通山跻身于国家4A级风景区,成为昆明市民踏春赏花的主要目的地。蜂拥而来的市内外游客给圆通山景区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例2:大田镇饶光明家的冬樱花
在离我们不远的大田镇小啊喇村回湾箐组的饶光明家,大约在6-7年前种植了一片冬樱花。到2016年元旦前夕,一部分樱花树开始开花,有人去看后,把照片发到了网上,引得市内外的赏花人蜂拥而至。2017年1月4日那一天,狭窄的盘山公路上,前去观花的车辆络绎不绝。到了饶光明家附近,公路及周边凡是能停车的地方都停满了各式各样的汽车,不少的车辆还在为找停车位发愁。那一天去观花的车辆至少在150辆以上。到了饶光明家房屋处,主人家正在忙着张罗饭菜。房屋周边的斜坡上,冬樱花正在竞相开放。游客们在花前树下兴奋地摆出各种姿势用手机和相机拍照,然后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开花的冬樱花树只有27棵,但由于绕着房屋连成环形的一片,很是好看。从主人家口中得知,他家的冬樱花大致在每年元旦前后开放,持续一个月左右的花期,自发来看花的人很多,给他们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从上面两个鲜活的真实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打造的景观,也可以成为优质的生态产品,同样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大河流域攀枝花河谷”构想
景区景点少、不好玩的问题,是我区和市里发展阳光康养产业的短板。由于工作生活关系的限制,攀枝花市的居民,一年中外出旅游的时候并不多,多数时候都居住在本地,周末双休日近郊游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打造“大河流域攀枝花河谷”,既可以解决仁和区不好玩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攀枝花市不好玩的问题,还可以吸引外地游客进入本地康养旅游度假观光消费,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大河流域攀枝河谷”具体构想是:
大河流域攀枝花河谷
范围包括从南山大河入江口至总发乡境内的大河河岸两边及沿线道路两边,涵盖现在的滨河景观区在内。先由景观设计单位对景观区进行总体设计,把沿河两岸和公路沿线区域进行规划设计,然后统一栽种高度在4—6米左右的攀枝花树,与现有的攀枝花树相协调,区域窄的地方成行栽种,区域宽的地方成片栽种,力争在3-5年左右完成建设,10年左右形成景观。设想一下,如果这个景观顺利建成,每年初夏,攀枝花绽放,整个大河流域河谷红成一片,那是何等壮观的一种景象啊!我市是以攀枝花命名的城市,最体现攀枝花市地方特色的树种是攀枝花树,在攀枝花市对外的文化宣传中出现最多的是攀枝花。外地人来到我市,主观上都有想看攀枝花的需求。到目前为止,全市并没有成规模、集中连片的攀枝花景观区,为数不多的攀枝花树零散分布在全市的各个区县,给外地游客以名不副实的印象,无法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市场感召力。我区滨河景观区,为城市增色不少,但由于树种繁杂、绿色植物多、花卉植物少,缺乏特色,美感不足,平淡无奇,所以不吸引人。而攀枝花河谷既体现出了地方特色,又与攀枝花市的城市文化相暗合呼应,独具特色,充满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市场感召力的强烈美感,可以吸引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国外的消费人群进入仁和区赏花看景,形成“要看攀枝花,唯有到仁和”的强大集聚效应。
三、建议
“大河流域攀枝花河谷”前景十分美好,一旦打造成功,将极大地改变仁和主城区的景观面貌。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将“大河流域攀枝花河谷”纳入全市全区生态保护建设和城市景观建设规划,集中资金,倾力打造,力争用3—5年完成攀枝花树的补植建设。
2、积极协调市里对火车南站站前设施及配套道路的绿化树设计作适当修改,以攀枝花树为主要选择树种,以便于和大河流域攀枝花河谷的风格保持一致。同时,对我区即将要建设的路歇桥以上段滨河景观区的绿化方案做适当修改,以攀枝花树为主题树种,率先打造出一段攀枝花河谷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