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协提案

关于打造仁和区特色乡村旅游环线的建议

来源:区政协     发布时间:2020-07-27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九届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15   号 提 案

目:关于打造仁和区特色乡村旅游环线的建议

人:                                     界别: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相关情况(□内注√表示“是”,未注者视为“否”):

□经过调研 □他人委托 □首次提出 □多次提出

希望办理的承办单位:   区文广旅局、区交通运输局                             

提案日期:

                                                    

集体提案单位:民盟仁和支部      

签章:

人:刘红旗

联系电话:130*****013

提案日期:2020年5月14日

                                                    

以下由提案审查机构填写

词:                                      

审查意见:   □立案      □意见转送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             

分办单位:               

联名提案人需了解提案内容,同意后请工整签名

联名提案人姓名

界别

通讯地址

 

 

 

 

 

 

 

 

 

 

 

 

 

 

 

 

 

 

案由:

 一、事由

为找准乡村振兴切入点,助力攀枝花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仁和区加快了乡村旅游环线打造工作步伐。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区已形成了以中坝草莓基地、啊喇万宝营、营盘山、平地、总发为重要节点的具备初步可游性的环线。尤其是2019年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如破茧而出的“遇见仁和”自驾旅游线路的惊艳亮相和“第六届中国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大会暨攀枝花市仁和区2019露营节”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乡村旅游“南环线”已经基本具有了集“农事体验、水果采摘、乡村购物、研学旅行、露营观光、森林康养、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旅游产业雏形。

通过民盟仁和支部2019年组织的专题调查,我们发现我区在着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环线建设工作上仍存在着:1、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明显欠缺;2、业态形式和特色旅游产品不丰富;3、旅游环线宣传营销力度不够等主要差距。

二、建议

1、着力规划建设南、北两条特色乡村旅游环线

“田”字形南线建成260公里由“仁和-中坝-啊喇-平地-大龙潭-总发-仁和”环线和啊龙路、214省道一纵一横组成的“田”字形南线。利用沿线少数民族谈经古乐、羊皮鼓舞、板凳龙、火把节、吆山节等非遗文化和诸葛亮率蜀军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渡口拉古渡、古营盘、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使用过的史迪威公路、大田会议旧址等厚重的历史文化及草莓、樱桃等水果采摘等亮点,将南线打造成集非遗之旅、民俗文化之旅、农耕文化之旅、森林康养之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环线。

“S”字形北线建成约100公里,经“务本桃花沟-大黑山-大火山-布德镇回龙湾-布德镇老村子莲花寺-莲乡布德景区-同德”进入216省道,融入盐源-泸沽湖旅游环线。利用沿线务本桃花、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大黑山发射台、兰尖铁矿景区、务本融朱德结识雷云飞故居遗址纪念地、“乌拉天国”、一万多年前“攀枝花智人”生活的回龙湾洞穴遗址(旧石器时期)、同德杨家湾遗址(新石器时期)等人文景观和特色美食布德黄焖鸡为亮点。将北线打造成探险、探奇的自然之旅、人文之旅、工业文明之旅等攀枝花人的“寻根”之旅和美食之旅线路。

2、进一步夯实乡村旅游环线配套基础设施

目前,除南线的西段(仁和-中坝-啊喇-平地)80公里有一些基本的旅游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外,其余沿线和北线旅游设施十分欠缺。建议进一步整合多部门资源、资金,合力推进环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乡村道路、绿化及环境提升、自驾游营地、徒步登山健身步道、水利设施、民居改造等加大投入,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标识标牌、服务站、露营地、休憩设施、卫生设施、报警点、应急救护设施和停车设施,接待游客的重要景点应突出车位、餐位、床位、厕位、摊位“五位”一体建设标准,充分将游客参与度和舒适度有机结合。同时,建议配套建设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如村史馆、图书阅览室和微型博物馆等,并在这些场所开展相应的讲座、音乐会等文化活动。让游客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养心,切实提升环线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回头率。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聚焦特色打造

建议出台促进乡村旅游环线发展的专项政策,为乡村旅游环线项目提供土地、规划、水电路气和通讯等要素保障,对重要项目给予奖补激励;加大对农家乐的扶植力度,争取落地一些具有接待能力的民宿、乡村酒店项目;规范旅游行业,提升服务水平。

乡村旅游特色在乡村,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要立足“乡土、乡情、乡俗、农业、农村、农民”,立足当地的旅游资源、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尤其要注重突出文化特色,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当地丰富多样、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出地方特色突出、民俗风情浓郁的乡村旅游品牌。避免同质化,突出差异化,以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促进游客消费方式从乡村游逐渐向乡村度假方向转型升级。

4、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形成全民共建的发展格局

一是发挥好典型农户的示范效应,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周边群众主动参与发展。二是吸引本地年轻人回乡创业发展,既要在创业资金贷款、产业指导、宣传举措等方面给予支持,还要在创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生活方面给予返乡创业青年支持,坚定本地青年回乡的信心,充分发挥返乡青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企业积极投身我区乡村旅游建设。

5、加大乡村旅游环线特色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度

我区乡村旅游环线相关产业特色明显,但深入挖掘不足、广泛传播不够。建议充分发挥宣传机构、新闻媒体、职能部门,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体的宣传作用,以仁和区乡村旅游环线领域中的2条主线、4大特色(阳光康养度假、花果民俗体验、生态有机、文化旅游)、4大功能区(景观农业、文创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和森林康养8度禀赋(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静度、绿化度、负氧度和精气度)为切入点进行广泛宣传,积极营造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持续增强公众对乡村旅游环线的认知度、认同度、参与度,充分发挥特色宣传在促进乡村旅游环线发展中的助推器和添加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