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人大建议

对区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第3号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03-20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对区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第3号建议答复的函

 

毛建桦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解决迤沙拉猕猴保护的建议》(第3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仁和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提案中提到“建议将迤沙拉鲁目足,江半坡的200多只野生猕猴进行规范饲养或给予相关保护法,使其成为迤沙拉的重要资源旅游之一”的建议,我们认为保护猕猴是非常必要的,但保护野生动物应本着重点从保护其生存环境入手,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不遭受破坏,切实强化分布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管护,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力度,广泛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倡导保护新理念,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

野生动物定义本身就是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猕猴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它们的栖息,让它们在自然状态下自然取食,自然繁衍,自然分群的自然规律,进而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因此,不提倡对野生猕猴进行规范人工饲养,人工饲养会破坏动物自身的饮食结构,过分的投喂野生动物食物还会造成野生动物捕食的惰性,也就是不愿再去自行寻找食物,以此衍生出其野性和自主生活能力的下降。人工喂养猕猴还会人为提高种群数量,以至于几年时间内可能超过其环境承载能力,就会对迤沙拉林地资源及其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所以,建议毛建桦代表不要对猕猴进行人工饲养,多做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有了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新理念,来迤沙拉的游客在感受迤沙拉人的热情和了解“中国彝族第一自然村”民族文化的同时,巧遇猕猴更是他们与猕猴的缘分。我们也将加强猕猴自然保护小区资源的管护,加大营造林力度,逐步改善猕猴的生存环境。

关于猕猴危害农作物的问题,当野生猕猴自然繁衍的种群数量远远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对当地群众和农作物造成大的危害时,区林业局可逐级上报野生动物猎捕申请。通过采取猎捕形式减少种群数量,减少猕猴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如何进一步做好野生动物危害防范处置工作,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建立野生动物危害补偿机制。四川省已在全省五个地区进行野生动物危害补偿试点,仁和区也被列入试点区域之一。我们按照四川省野生动物危害补偿试点方案,结合我区实际,正在争取市野保协会的支持,由市、县、乡、村农户共同建立仁和区野生动物危害补偿基金,确保野生动物危害补偿得到及时落实,试点成功后将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实施。

 

 

                                                                           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66

 

 

 

 

责任人:杨成东

责任单位:仁和区林业局

联系电话:3861234

抄送:区人大人事代表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