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人大建议
对区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号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03-20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对区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号建议答复的函
孙应翠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森林保护,强化林业执法力度的建议》(第2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仁和区林业事业关心、关注和支持。
一、划定林业生态红线
划定林业生态红线,是强化森林资源、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的有效举措,是推进全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仁和区高度重视林业生态红线的划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已列为仁和区2016年度重大任务目标,由区林业局牵头实施。目前,完成了16万亩国有林森林保险工作,对林业生态红线范围正在进行了优化调整,仁和区公益林面积35.17万亩全部划定林业生态红线,仁和区林业生态红线范围图已完成。重点生态红线保护范围为中坝林区、太平林区、啊喇林区、务本林区和同德林区。
二、做好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落实林权所有者的监管责任,林权所有者是森林资源的直接受益者,林权所有者必须认真履行对自己所有森林资源的管护责任。加强对林权所有人的宣传教育,提高林农法治意识,改变“植树造林只栽不管”的错误思想。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森林防火车播放广播、电视台、“三干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引导广大林农严格遵守林业各项法律法规。杜绝违法采脂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是维护集体林权所有者合法利益的需要,是实施森林永续利用的需要,打击违规采脂是做好森林防火和防止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2016年,编印涉林法律法规知识及典型案例宣传资料30000份、森林防火警示宣传贴画2000份、森林防火宣传横幅30幅、买卖猎捕运输野生动物警示宣传贴画50幅,陆续在各乡镇农贸市场、坟山坟场路口、村社居民较为集中的居住点张贴和悬挂;开展涉林法律法规宣传讲解活动11场次,在仁和区有线电视台制作游动字幕宣传2次(春节持续播出1个月,清明期间持续播出7天)、制作专题片3次;深入重点林区巡逻,采取“移动式”森林防火和禁毒宣传32次;攀枝花晚报、利用攀枝花电视台、仁和有线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森林公安相关工作5次。
三、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
一是认真开展学习,切实提高认识。通过加强学习,使执法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全区森林资源安全为己任,进一步增强为全区生态建设保驾护航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参加相关学习培训,学习《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理论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
二是组织办案区使用管理暨同步录音录像培训。组织学习了《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四川省森林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同步录音录像管理规定》;结合执法检查中发现办案区使用、同步录音录像中存在的问题,对办案区使用、嫌疑人人身安全检查、信息采集、讯(询)问、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对信息采集表、办案区使用登记表、办案区使用登记台账的规范填写进行了逐项讲解。
三是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录入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对嫌疑人基础信息采集和录入、人像采集和录入、保存、修改、查询等进行逐一实际操作和录入培训;对指纹采集系统中信息采集、录入、保存、修改、运用进行逐步、逐项实际操作录入培训;对DNA采集中的具体操作步骤、技术要求、注意事项、结果录入、运用查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讲解、培训。
四是改进执法方式,树立良好形象。坚持执法人员文明执法,改变过去执法工作“生、硬、冷、横”现象,树立林业执法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执法过程中,对群众不了解、有疑问的问题耐心解释,热情周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积极推进警务合作、协作
一是边界联防成效显著。2015年,仁和区与云南省永仁县、华坪县、攀枝花市盐边县等开展跨区域警务合作,先后共开展座谈3次、联合边界巡逻检查8次、联合行动5次、案件协查6次、移交线索查处案件6起;并与平地、啊喇、大田、金江等乡镇人民政府召开联防座谈会和签订联防协议。
二是强化协作配合。区林业局与森林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清理整治行动13次;在重点林区、重点时段,区林业局、森林公安和森林武警攀枝花大队官兵开展了6次联合林区巡查,有效保护区域森林资源,遏制盗伐林木案件继续发生,加大震慑和教育力度。
三是召开辖区边界联防合作工作会。区林业局、森林公安联合平地镇、啊喇乡、大田镇人民政府召开辖区边界联防合作工作会,就搞好边界林区治安防范的措施及途径达成了共识签订联防协议:一旦发生涉林案事件,及时报告,尽可能提供相关线索,并积极配合协助做好现场保护、案件调查工作;制定信息互通和激励机制,保证各个乡镇信息沟通及时;定期联合深入林区广泛宣传涉林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群众爱林护林,提升群众自觉遵守涉林法律法规意识,广泛调动群众参与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提高震慑力度。2013年,区林业局、森林公安和区法院对几宗林业行政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宣判,但效果不理想,当地村民意见大,还发生了村民围堵的行为。下一步,我们将借鉴其他区县好的做法和经验,强化典型案例宣传,加大惩处力度,提高林业法律法规的震慑力。
五、构建林区防控体系
依托天保工程“部门+乡镇+村+组+护林员”森林管护网络,对于两省交界的太平、中坝、啊喇、平地等重点林区、复杂地段,按照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落实巡山护林员180余人,切实加强对全区森林资源的巡护力度。同时,实行护林员工资与管护成效直接挂钩的管护机制,确保每个山头地块有人巡护,能够及时发现、制止、报告和查处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整合现有警力资源,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密切关注林区社会治安动态,强化林区村级巡逻防控的林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设立了林业案件公开举报受理电话,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
六、强化“路上检”和“末端查”
“路上检”即设立木材检查站或临时检查点,堵截非法运输木材。拟建立中坝木材检查站、平地木材检查站,现省林业厅已批复同意建立2个木材检查站。在恢复检查站的同时,在中坝乡、太平乡、啊喇乡政府设立三个木材临时检查点,既打击盗伐、滥伐,也可在防火期作为重点林区防火检查点。目前,由区林业局与市森林公安仁和分局、森林武警、中坝乡人民政府一起,在中坝设立临时检查点,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末端查”即加强对木材加工厂的执法检查,切断盗伐木材的销赃渠道。开展了4次针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非法收购木材、违法加工木材等行为的监管,从末端堵住乱砍滥伐和盗伐林木的销赃渠道,对检查发现存在非法收购、非法加工木材嫌疑的6家企业依法立案查处。
七、加大执法力度
为有效打击毁林、滥砍、滥伐行为、震慑违法人员,开展了“利剑行动”、“雷霆行动”、“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等专项行动。通过对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收到较好效果。
2014年至2015年共立涉林刑事案件79起,破获刑事案件40起,刑事拘留 23人、取保候审43人、逮捕 15人;移送起诉28起40人;依法判决17起,其中:判处实刑5起9人。共依法查处各类涉林行政案件394起,行政处罚394人。
2016年1-4月,共立涉林刑事案件侦查17起,查明线索8起,侦破4起,刑事拘留1人,取保候审3人,移送审查起诉1起1人;共依法查处各类涉林行政案件73起,林业行政处罚73人,办理治安案件1起,行政拘留1人。
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6月6日
责任人:杨成东
责任单位:仁和区林业局
联系电话:3861234
抄送:区人大人事代表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