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仁和区2014-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发展改革局     发布时间:2015-05-25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攀枝花市仁和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2015325在仁和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仁和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王春林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攀枝花市仁和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放缓,发展强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新常态”,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十届四次党代会、区十一届四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三大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加快建设”发展要求,坚定不移推进“稳煤兴工调结构,城乡统筹促繁荣,文明生态宜人居,平安和谐建小康”发展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7亿元,同比增长7.8%,分别欠年计划确保目标、力争目标增速4.75.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3亿元,同比增长4.4%,超年计划确保目标增速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49.7亿元,同比增长7.9%,分别欠年计划确保目标、力争目标增速7.1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4.7亿元,同比增长8.1%,分别超年计划确保目标、力争目标增速0.60.1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含钒钛园区)111989万元,同比下降14.2%,完成年初人代会确保目标137180万元的81.6%,完成第25次人大常委会调整目标111836万元的100.1%

(一)坚持协调发展,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工业经济难中求进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5.7亿元,同比增长5.4%,分别欠年计划确保目标、力争目标增速10.212.9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40.9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区本级实现工业总产值167.9亿元,增长21.7%;钒钛园区实现190.3亿元,同比下降2.9%;钢城集团企业实现27.5亿元,增长9.8%。区本级实现工业增加值61.2亿元,增长21%;钒钛园区实现69.7亿元,同比下降3.9%;钢城集团企业实现10亿元,同比下降1.1%

农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粮食作物产量6.4万吨,同比增长0.8%;蔬菜产量23.4万吨,同比下降1%;水果产量8.2万吨,同比增长2.2%;生猪出栏19.3万头,同比增长2.3%烤烟种植1.5万亩,产量3.9万担实现农业总产值14.2亿元,同比增长4.4%,超年计划确保目标增速0.2个百分点。

三产消费稳定增长。全年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亿元,同比增长9.6%,分别欠年计划确保目标、力争目标增速5.45.7个百分点。

(二)坚持投资拉动,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1亿元,同比增长16.9%,分别完成年计划确保目标、力争目标116.6%114.5%。其中:仁和区本级135.6亿元,同比增长22.9%;钒钛园区22.5亿元,同比下降9.7%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围绕10个省、市重点项目和77个区“急难险重”项目,倾力协调服务,强化要素保障,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10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有力带动投资稳定增长。

(三)坚持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推进经济、社会、城市、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完成仁和城区控规修编,规划区面积达67.5平方公里。四号地块、莲花村、弯庄和宝灵四个城市拓展区建设力度加大,四十九、西路小学地下通道,四十九片区高位水池和供水管网,弯腰树片区供气管线,宝灵寺周边土地前期开发绿化景观、河堤、排洪箱涵、排污干管建设及道路桥梁,普达门户区花海景观等一批项目完工。干坝塘1020亩土地整理,四十九至老街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城区污水管网、排水设施、供水管网、供气工程等一批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抓紧实施。加快交通路网建设,大河南路改线段、银华路后段、云盘路等项目建成通车,花城新区总发路南北段工程,阳光大道、普达一期路桥等项目加快推进。抓好平地、大田等重点小城镇建设,平地镇列入了全省第二批“百镇建设试点”。“双创成果进一步巩固,“五创联动”深入推进,爱国卫生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食品安全监管、花园家庭及小区创建等工作扎实推进。

生态建设取得成效。省级生态区验收、创建国家环保城市、金沙江沿江环境综合整治、“五河一沟”环境整治、大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城市视野区荒山造林、空气保障工程、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等工作深入开展,为建设实力、魅力、生态、和谐仁和提供良好环境保障。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8%。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4个集镇、6个卫生院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有效防控了水源污染。

(四)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重点改革顺利推进。有序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取得进展,《攀枝花市仁和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全面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稳步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中取消3项、合并5项、暂停办理5项、下放至乡镇(街办)及社区办理和代办12项,开展便民措施35项,按时办结率100%,现场办结率100%,承诺件提前办结率达100%,办理提速99.29%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得实效,简化经营场所登记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造宽松投资环境、激发了辖区市场主体活力,全年新增各类企业267户,同比增长101%;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6户,同比增长27.8%。公车改革正式启动。

开放合作步伐加快。加大开放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全年成功签约项目11个,协议投资额200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1亿元,同比增长11.8%

(五)坚持以民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1元,同比增长10.1%,增收2157元,超年计划确保目标增速0.1个百分点、欠力争目标增速0.1个百分点;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559元,同比增长11.3%,增收1171元,超年计划确保目标增速0.3个百分点,欠力争目标增速0.2个百分点。积极推进以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等为主要内容的10大民生工程建设,37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区新增城镇就业3696人,完成计划目标3000人的123.2%;城镇登记失业率3.28%,控制在计划目标4%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7169人、10920人、20900人、11510人、11512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续)保人数40149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46570人。发放城乡低保金2581万元14.3万人次享受低保待遇。建成公租房96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919套,廉租房492套,经济适用房488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34户,400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享受廉租房租赁补贴。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边际协作、校园食堂整治、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全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强化涉农、涉企、教育等价费规范监管和价格服务监测工作,物价平稳运行。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义务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小学入学率100%,辍学率0.04%,初中入学率99.82%,辍学率0.2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验收。高中教育质量大幅提高,高考文化本科上线人数达到502人,艺体本科上线57人,其中重本上线66人。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投入资金1216万元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惠及学生20255人。教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四十九公里小学教学楼、4个乡镇中心幼儿园,5个乡镇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大河中学高三部教学楼、200m运动场等项目完工。民族中学、大龙潭乡中心学校、五十一公里小学运动场,太平乡、福田镇中心幼儿园,布德、务本、啊喇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布德、大田中学食堂,大河中学礼堂、体育中心,四十九、五十一小学食堂,5所村小教学点校舍加固、重建等项目加快推进。

卫生体系加快完善。稳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制度不断完善,参合率为99.2%。严格执行“十减十免”、“两优惠”、“一方便”惠民政策,接待惠民对象门诊1842人次,住院329人次,减免医疗费用74.5万元,实施医疗救助及优抚政策,补助1009人次、82.5万元。全面开展22种重大疾病保障管理,启动大病医疗保险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顺利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6个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系统及配套设施建设和2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抓紧实施。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

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贯彻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2.46‰,控制在年计划5‰以内。围绕打造区域文化高地和争创文化先进区目标,苴却砚文化艺术节、“这里仁和”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等活动蓬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保护。各乡镇(街道)全民健身组织机构全部建立,全区群众体育网络基本形成,市运会筹办等工作全面推进。文化广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微波电视用户转网工程,农村地面数字电视用户达17000户,“村村通”、“村村响”等项目加快推进,建成乡镇广播站5个、村级广播室35个。以苴却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不断壮大,苴却砚博物馆投入使用,玉石文化街、苴却砚文化街项目加快推进。第九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仁和镇大河社区成功创建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扶贫移民、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档案、统计、经济普查、气象、电子政务、人民调解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各位代表,2014年在各种矛盾、困难、风险、挑战叠加的情况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为我们在继续加快发展的道路上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增添了信心,奠定了基础。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突出困难和问题。对照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及区十一届人大25次常委会审议通过的16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农业总产值、一产增加值、三产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12指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二产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4项指标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同比增速下降幅度较大。深入分析部分指标未完成预期目标的原因,既有当前因素影响,也有长远因素制约;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一是受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影响,经济发展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尚未根本解决的一些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在全国产能过剩的大趋势下,我区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凸显,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造成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二是融资难、担保难、成本高的问题突出,生产运营成本特别是用工、融资等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三是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仍是我区短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投资持续高位运行,项目储备不足问题凸显,增长后劲不足,受市场低迷、需求不旺、资金紧张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意愿普遍下降,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增长乏力,下滑趋势比较明显,可能引发长期的后续影响。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安排意见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2015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届四次和五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和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区十届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超常作为,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城乡统筹和民生保障,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率先小康”进程。

按照积极可行、符合实际、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原则,提出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8.3%,力争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确保增长4%,力争4.2%。第二产业增加值确保增长8.6%,力争9.8%。第三产业增加值确保增长8.1%,力争8.3%

----工业总产值确保增长13.1%,力争14.4%。其中:仁和区属(不含钒钛园区、钢城集团)增长12.6%,力争12.7%

----农业总产值确保增长3.8%,力争4%

----区本级财政收入(不含钒钛园区)确保109770万元,增长12.8%。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含钒钛园区)确保124100万元,增长10.8%;力争124300万元,增长1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1.4%;力争增长5%。其中:仁和本级(不含钒钛园区)确保增长7.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增长11.6%,力争11.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增长10%,力争11%

----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增长10%,力争11%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800人。

----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完成市下达指标。

实现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特色优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抓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契机,实施农业精品发展战略,优化特色农业基地规划布局,加快发展果、畜、烟、菜、粮五大特色优势农业,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对外建立直销网点;支持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促进农产品系列加工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是继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人饮安全、高效节水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大竹河水库渠系工程、大河二期、巴关河同德段及啊喇、大田、总发大河防洪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四是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抓好低温霜冻、防汛抗旱等天气保障服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区创建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力推动边远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二)坚持稳煤兴工,推动工业提质增效

一是围绕煤炭采掘加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机械制造加工、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按照省、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矿复产复工相关要求,加大复产复工矿井和隐患整改矿井的安全监管力度,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指导、帮助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按照程序、标准和要求复工复产。力促富邦钒钛制动鼓一期、钢城集团瑞钢公司、工联商品混凝土、东泰新能源等一批建成项目达产增效;加快推进中国重汽矿用车生产线、钢城集团轧钢公司搬迁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中为矿业、世鑫工贸、攀玻工贸、筑金工贸、三邦工贸等能够形成园区关联产业的中小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带动关联产业集聚发展。二是加快载体建设步伐,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加快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立完善与园区产业相关的科技、人才、市场、电子商务、货运等信息共享平台,不断增强工业集聚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三是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节能减排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工业节能提效,加大工业企业“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繁荣第三产业,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制定出台《仁和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及激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提升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二是抓住攀枝花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机遇,以阳光康养为龙头,依托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苴却砚博物馆苴却砚文化街区项目,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和“阳光康养”城市名片。三是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进一步繁荣壮大同乐世界国际家居博览中心、北京华联等商贸企业,加快攀枝花·银泰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及南山钢材批发、巴斯箐五金机电、弯腰树汽车销售等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加快推进总发综合物流园、钢城集团汉风物流汽车城等重大物流项目落地。四是围绕城市功能完善和民生改善,加快发展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康养护理、运动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引导、鼓励商业企业广泛开展各类营销活动办好欢乐阳光节、汽车节、羊肉美食节等重大节会活动,努力扩大消费。

(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幸福美丽仁和

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大力推进四号地块、莲花村、普达、干坝塘等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推进普达一期环线道路和跨线大桥、河道整治阳光家园段、渡仁西线复线、花城新区总发路南北段工程、浣沙路、站前北路、新区干坝塘1020亩土地整理、阳光家园周边基础设施等一批项目。二是加快城区改造步伐,重点推进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征地农民安置、城区交通畅通、城市夜景美化亮化等项目建设,启动上城片区排水设施,仁和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城市污水、垃圾、供水、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进一步抓好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规划整合,重点完成《攀枝花市五十四至仁和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仁和区城区供排水规划》、《仁和区城市夜景照明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构建城乡配套衔接的规划管理体系。四是加大省级“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推进力度,突出抓好平地、大田等重点小城镇建设,努力提高中心集镇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服务能力。继续推进新村建设,加快成片推进示范区、新村基础设施、新农村示范点、迤沙拉美丽新村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五是继续开展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专项行动,维护城市正常建设秩序。巩固创建成果,统筹推进“五创联动”工作。

(五)推进项目建设,蓄积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围绕省、市、区重点项目,继续坚持“急难险重”项目督察督导制度,加大项目服务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重点加快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扩能改造、观音岩水电站、干坝子风电、渣钢渣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新区干坝塘至鱼塘高速路出口连接线等一批重大在建项目进度,形成以项目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惠民生的良好发展态势。二是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围绕钒钛、新能源、重大基础设施、阳光康养、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再谋划一批有较强带动力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国家、省和市支持。三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探索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模式,在市政、旅游、文化、卫生等领域推出一批适合民间资本进入的项目,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双轮驱动、相互促进。

(六)深化改革开放,增添全面发展活力

一是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动态调整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管理中介服务组织。完成机关及参公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启动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车改革。积极推进户籍、农村产权、社会保障、用地、金融等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和规模经营。加快建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健全偿债机制。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文化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二是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抓住攀枝花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战略机遇,对接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着力抓好对外合作,不断拓展区域合作空间。围绕产业规划,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50强和央企省企,争取在带动性、关键性、方向性、战略性项目的引进上取得突破。力争在大型超市、耐磨铸造产业园、太阳能光伏地面电站、块菌合作、莲花村土地开发、四星级酒店配套精品购物广场等项目引进取得突破。

(七)着力改善民生,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继续实施民生工程,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健全城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无业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加快完善高龄补助津贴、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等适度普惠的老年福利政策。统筹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建设,力争竣工廉租房、公租房等1177套,新开工1461套城市棚改安置房。继续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等工作。完善农产品补贴政策,加大流通环节收费的清理整顿力度,加强市场价格巡查,保持价格水平基本稳定。二是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服务发展水平。完善教育投入长效机制,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中心城区中小学校扩容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公办幼儿园建设,抓好大河中学体育运动中心、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农村教师周转宿舍、乡镇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完成校安工程后续项目年度目标,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工程,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做好在园幼儿保教费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教育惠民工作。试点托管乡镇卫生院,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养;继续落实好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信息化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认真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爱国卫生、食品安全等工作。大力引导文化产业升级,推动苴却砚文化街区、城市社区公共文化阵地、“村村通”、“村村响”等项目建设,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文明、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等宣传工作,进一步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全民健身以及文体场馆、社区、村等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做好精神文明、国防动员、法制、宗教、档案、统计、气象等各项社会事业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八)强化综合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形势分析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强化“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实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搞好政策服务跟进,强化服务,分类指导,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和支持。二是继续实行区级领导项目负责制、项目推进例会制、区级领导联系重点经济乡镇和重点企业制度以及责任部门挂重点经济乡镇和重点企业制度。抓好与攀枝花钢城集团、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的协调衔接,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同时,2015年要切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广泛听取各乡镇、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起草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并组织好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乘势而上,为全面完成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审核: 倪礼斌   责任编辑: 段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