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仁和旅游 > 旅游要闻

迤沙拉民族文化旅游区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旅游局     发布时间:2009-10-11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迤沙拉民族文化旅游区

 

一、项目名称:迤沙拉民族文化旅游区

二、项目背景:

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是攀枝花市的“南大门”,省级试点集镇,成昆铁路、108国道穿镇而过。从平地出川将通往云南的永仁、元谋、武定至昆明及滇西北的楚雄、大理、保山等地。全镇幅员面积182.7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45个合作社,1个居民组,辖区总人口14692人,少数民族人口9844人,占全镇人口的67%,是全省117个少数民族乡镇中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所占比例最大的乡镇。

迤沙拉民族文化旅游区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里颇彝族村。该村东临金沙江,与凉山州会理县隔江相望,北与大龙潭乡接壤,有600余年历史,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达3000人口的自然村寨规模,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彝家第一寨”。

迤沙拉民族文化旅游区由核心里颇彝族文化山寨区、古驿道旅游区、诸葛大营、葡萄沟现代观光农业区等数十个景点组成。 

(一)核心山寨区:迤沙拉村的建筑,非常讲究布局和巷道设计。村子里巷道门肆、骡马客栈,大多依照祖先留下的体例而筑。村民家家有院,一正两厢,四合五井,白墙青瓦,高瓴飞檐,既有本地川滇民族建筑独有的风格,又有徽派建筑“五岳朝天,四水归井”的特色与和合聚财的风水氛围。每座院落,飞檐翘壁(马头墙),板壁雕刻、太阳纹饰,“只刻不画”,颇多江南神韵遗风。迤沙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令人称奇叫绝,这里是西南夷道的重要驿站;迤沙拉的里颇彝人是彝族大家庭中传播汉族文明的播火者;这里的里颇谈经古乐是打上彝人印记的江南丝竹,如泣如诉的旋律里,缠绕着迤沙拉被彝化的汉人,一代又一代对秦淮文化的苦苦追忆,数百年来,仍然跋涉在浓得化不开的思念里,追寻自己的根;这里是彝汉民族大交融历史见证最丰富的地方;这里可以寻找到马可波罗当年踏访的传说。诸葛军师“深入不毛”,“五月渡泸”的渡口在哪里?以金沙江大峡谷为界,凉山州的彝族人和云南楚雄的彝族人在社会形态、生产关系和文化演进等方面为什么存在极大的差异?研究迤沙拉,你会发现许多重要的线索,甚至找到确切的答案。

(二)古驿道区:被称为“西南丝绸古道”的“蜀·身毒古道”是已经为当今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的我国对外交往最早的国际通道,比西北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久远,是我国最早接受异域文化的最重要通道。它既是商贾古道,军事要道,更是文化通道。迤沙拉曾经是西南丝绸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使迤沙拉成为自古以来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政务、军务和商务的频繁过往,使迤沙拉成为聚集人气的交通要道。这是迤沙拉人口稠密,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的重要社会历史背景。这也是迤沙拉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的历史脉络。

(三)军屯文化:迤沙拉的彝族同胞,大都声称他们的祖先是南京人。在迤沙拉有四大姓氏:起、毛、纳、张。四大姓氏各有珍藏的家谱,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起家的祖先是来自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的明朝将士,毛家现已证明与毛泽东有家族关系,辗转流落到迤沙拉。他们的祖先确是“洪武开滇”、“屯兵戍边”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们是当时先进的秦淮文化与本土彝族文化的融合者,从而形成了与大小凉山尤其是大凉山地区区别明显、风格独特的迤沙拉里颇彝族文化表现形式,诸如与道家洞经音乐和纳西古乐风格迥异具有江南丝竹韵味的谈经古乐、与传统彝族民居区别突出的民居建筑和村落格局等。

(四) 诸葛大营——三国史话色彩丰富:据称,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曾在迤沙拉和方山一带安营扎寨,秣马厉兵。迤沙拉有诸葛亮的屯军大营,里颇彝族名吃“全羊汤”与山野茶——“地棠香”都与诸葛亮有关。为在迤沙拉开发“三国故事”旅游资源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故事色彩。

(五)葡萄沟现代观光农业区:迤沙拉具有攀西最大的葡萄沟优势,目前已规范化种植优质鲜食葡萄1000余亩,观光道路总长度超过3公里,其规模超过了新疆葡萄沟。迤沙拉村的麦冲坝子沿线,一处处葡萄园台地层层盘山而上,优质酿酒葡萄装点的葡萄沟蔚为壮观,颇有现代设施农业气息。

(六)舒适气候优势明显

仁和区的空气质量在攀枝花市的3个区(东区、西区、仁和区)中名列前茅;仁和区光照充足,每年光照时间在300天以上,平均气温为20.4℃,无霜期长,气候温暖宜人。迤沙拉位于金沙江畔,四周山峦相抱,是一个阳光永远照耀、空气清新的地方;迤沙拉年平均气温低于仁和区,更接近昆明市(昆明市年平均气温为14.6℃),具有空气、阳光、气温三大舒适气候资源优势。

200511 月,迤沙拉村寨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正式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走进迤沙拉,可到彝村古寨观民居建筑;赏民风民俗;品彝家美食、醇米酒;听谈经古乐;跳民族舞蹈;可到葡萄沟看绿浪滚滚的葡萄园,品鲜食葡萄,或到葡萄酒厂、作坊了解酿酒工艺,品尝用法国工艺酿造的葡萄美酒;看金沙江如带奔腾流过;还可以与山中野生猕猴嬉戏,在回归自然中探索人类进化过程的痕迹;还可以到茶马古道探索历史的足印……走进迤沙拉,如同走进了一个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时空隧道,透过这扇小小的窗口,你可探询彝汉文化水乳交融的源流变迁。揭开那些早已湮没尘封的历史文化之秘,我们总有或多或少的惊奇和喜悦。我们有理由相信,迤沙拉将成为镶嵌在攀枝花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上一颗璀璨闪亮的历史文化明珠。

三、项目建设内容:

迤沙拉旅游区旅游产品定位为:以文化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为主体,兼有观光旅游产品、康体旅游产品、会务旅游产品和探险旅游产品等丰富多样的产品形式。

 ()中国第一里颇彝人军屯

1、揭示中国最大彝寨的军屯血脉。

2、创建作为景源、景点与观景点的新型游客中心:通过集景观、信息、服务、教育、观景、休憩活动为一体的新型游客中心的建设,大大提升迤沙拉的旅游吸引力,并使整个村寨成为民族历史与风情的人文生态博物馆。

3、在合适地点恢复关公庙:使之作为军屯文化最直接的表征。

()中国第一里颇彝人生态“博物馆”

1、迤沙拉里颇人文生态展示

1)打造里颇人文生态“博物馆”:结合游客中心和中国里颇彝文化中心建设,将迤沙拉村特别是其保存完好的核心部分作为展示里颇彝人风情的人文生态博物馆。

2)民族风情活动场地建设:结合游客中心的民族风情活动场地,最大限度发掘和强有力地展示里颇彝族最具特色的民族人文符号,如里颇礼仪等,形成多功能活动中心。

3)传统村寨观光路线建设:将“吃、穿、游、购、娱、行”等旅游六大要素贯穿于线路始终,并尽可能多地沿线穿插观光购物和参与性活动项目。

4)作为民俗体验接待定点的典型传统院落整治与利用:沿传统村寨观光路线选择典型的里颇传统民居院落,加以保护和整治、改造,将游人从主要街道逐步引导至村落纵深方向的街巷,这样一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商业经营机会,另一方面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感受空间。

2、建设中华第一彝人风情苑:选择一区域,总汇攀枝花地区各彝族支系民居风格、民族风情,建设融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会展、民俗活动为一体的体验式民族度假村。

()诸葛长江第一渡屯军古驿

认定并充分渲染迤沙拉为诸葛亮“五月渡泸”屯军大驿,发掘、整理古驿古迹,以种种打动游客、使游客深感兴趣的方法展现三国诸葛亮渡泸故事,并形成活动点和景点。

1、古驿道与古驿亭建设:西南丝绸古道成型于秦汉三国时期,成熟于李唐时代,与今天的108国道是基本重叠的,其间有各行其道,又有相互交错,适合于寻幽访古的游客,发思古之幽情。修复迤沙拉马店、修建古驿亭,在局部区域整治、突出古驿、古道特征,并在恰当地点以适当形式修复古驿站景观,通过古驿道的探寻,将相关历史故事与知识作体验式的展示,如驿马场、古驿道、关隘、传说等等。

2、建设诸葛屯军大营:选择适当位置和地势,以“诸葛屯军大营”的名份,建设一处别俱特色的集军旅娱乐活动、传统民族体育娱乐活动和野营活动为一体的大型娱乐活动场所。迤沙拉适宜仙人掌的生长,仙桃果位列迤沙拉三宝——仙桃果、山药、苴却石——之一。屯军大营及其附近宜大量种植仙人掌科植物,营造一个仙人掌世界。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仙人掌的观赏性形成一道亮丽的另类景观,还可以开发其肉质茎和果实作为食用蔬菜和鲜食水果乃至药用价值。

3、建设里颇彝人风格烧烤场地:与屯军营地和古驿站景点相结合,让游人体验昔日军旅和驿站“人稀春寂寂,事去雨潇潇”的世事沧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历史和时代方位。同时注意特色餐饮的开发及其扩展,如全羊餐可包装为里颇彝人餐和里颇军屯餐等。

()里颇彝人葡萄庄园

1、建设里颇彝人葡萄庄园:结合观光葡萄园的建设,以里颇彝人民居风格建带作坊、酒窖、土吧、井泉等的景点式庄园,开展参与式葡萄酒酿造、品酌、售卖活动,提供度假接待服务。

2、配套景区景点建设:结合万亩葡萄园,创造性地建设里颇彝人葡萄庄园的外围配套景区景点。

四、项目建设条件:

(一)区位交通条件

迤沙拉村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川滇交界部,地处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处,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在四川省旅游分区中属川西南旅游区。其东、北两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三县接壤,西、南两面与云南省丽江市的宁蒗、华坪两县及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永仁县交界。在地理区位上与昆明、大理、丽江、楚雄、西昌等旅游相对发达地区为伍。攀枝花市是周边地域(包括云南宁蒗、永胜、华坪、永仁、元谋,四川凉山盐源、德昌、会理等)经济发展的中心。攀枝花市是连接川西南和滇西北的区域旅游枢纽,旅游区位比较优越。全市境内交通比较便利,成昆铁路、108国道纵贯全境。己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国道、省道为依托,城乡公路为主体,与周边区县相连接,呈放射状的交通路网。攀枝花机场于200312月建成通航。攀枝花至西昌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将与成都至雅安的高速公路相连接。攀枝花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海、沿海口岸的最近点,是川滇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交通区位也比较优越。

平地镇迤沙拉村位于攀枝花市川滇结合部,是攀枝花市的“南大门”,具有较好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

迤沙拉距攀枝花市中心区60公里,距云南省永仁县方山风景区10公里,距成都市840公里,距昆明市283公里,108国道从村口通过,攀昆高速公路2008年通车,在平地镇设有出口。交通比较便利。

(二)自然环境条件

攀枝花市地跨横断山系,东邻大凉山脉,北接大雪山,南抵金沙江,地质构造复杂。地域的主干构造为一系列南北向展布的深大断裂、褶皱带及断裂。在地形地貌上,攀枝花属于侵蚀、剥蚀的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类型。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条件,致使这里形成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具有夏季长、日温变化大,四季不分明,气候干燥、降雨集中,日照多,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等特征。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300——2700小时,因此,攀枝花市有“太阳城”的美称。境内有以金沙江、雅砻江为主干的大小河流90余条,水利资源丰富。

迤沙拉所在的平地镇由于受金沙江干热河谷热流影响,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干爽、夏秋多雨、干湿分明”的气候,年平均气温16℃,盛产优质水果。

(三)电

 迤沙拉村内高压电线网络健全,电力充足,只需投入少量资金,加以合理布局,即可满足需求。

(四)水

迤沙拉村附近几个大的水库,如花桥水库、跃进水库等,引入渠道畅通,地下水丰富,完全可以满足用水需求。

(五)通讯

村内均安置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网络覆盖整个村寨。

五、项目前期工作:

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保护性规划、整体建设规划。

六、项目投资概算总投资22350万元。

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总投资

(万元)

 
 

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生态保护

周边山体绿化

800

 

环境整治及生态保护

1500

 

道路交通建设项目

旅游区外围交通改善

1100

 

旅游区内部主次游路建设

1500

 

接待及管理设施建设

游客中心

500

 

民族风情活动场地

550

 

里颇彝人葡萄庄园

2800

 

中华第一彝人风情苑

3800

 

村寨民居保护及更新

3500

 

诸葛屯军大营

2500

 

里颇彝人风格烧烤场

500

 

关公庙

350

 

环卫设施

含旅游公厕、垃圾收集

点及垃圾箱等

380

 

电力电信

工程基

础设施

电力工程设施

450

 

电信工程设施

160

 

广播电视工程设施

160

 

给水排

水程基

础设施

给水工程设施

500

 

排水工程设施

500

 

观景设施

及驿亭等

含六处观景设施

500

 

标牌及

指示系

统建设

含入口标识、指示性、

规定性、说明性、解释

性、宣传性等各类标识

系统

300

 

   

22350

 

七、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收入

迤沙拉旅游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年平均收入总计6894万元。

2、支出部分

1)成本估算

参照类似旅游区经营成本的经验估算:年平均成本总计4134万元。其中,固定成本2274万元,可变成本1860万元;

2)税金及附加

年平均上交税金(包括营业税、城乡建设维护费、教育费附加税):378万元。

3、年利润:2382万元。

年均利润总额= 年平均总收入-年平均总成本-年平均销售税金及附加

4、所得税(按33%计提):年平均所得税 = 786万元

5、税后利润:1596万元

年平均税后利润 = 年平均利润总额-年平均所得税

6、利税总额:1974万元

年平均利税总额 = 年平均税后利润+年平均税金及附加

7、投资回收期

税后投资回收期为11年(含投资建设年)。

(二)社会效益

1、迤沙拉旅游项目是攀枝花市仁和区的重点旅游开发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力塑造迤沙拉的旅游形象,提高迤沙拉旅游的知名度,在促进迤沙拉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2、通过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到2010年,将创造200——300个直接就业机会,1000——1500个间接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业。

3、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将为当地在热带作物和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等多方面带来商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社区居民通过参加旅游开发、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可以增加收入,增收致富。

4、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将推动迤沙拉的社区建设,在更大范围推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当地的社会发展。

5、通过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可以抢救和弘扬当地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加强文化建设。

本项目的开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环境效益

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开展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迤沙拉旅游项目建设,将有效地增加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整治和建设,强化对生态环境的管理,从而将有效地加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之明显高于一般生活与生产环境质量,使迤沙拉的生态环境变得更美好。

2、当地居民通过参加生态旅游开发、经营、服务而增加收入、增收致富,在建房用材、薪炭等多方面,为他们减少对当地自然生态资源的过分掠夺和依赖创造了条件,从客观上将逐步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3、迤沙拉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将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居民和游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本项目的开发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八、项目市场分析

1、第一客源市场——本地居民

攀枝花市有居民100余万人,其中城镇居民60余万人。二00四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81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3155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24.37亿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较高水平后,对精神生活也有较高的要求,旅游消费需求旺盛,也有经济实力消费,但限于交通和时间因素,出门进行长途旅行的比例很小,大多数居民将首选市内短程旅游,特别是居住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攀枝花市居民,由于气候炎热干燥,更是希望有一个近处的地方供其度假、避暑、休闲、疗养。迤沙拉民族生态旅游区将成为市民短程旅游的目的地之一。

2、第二客源市场——周边地区游客

随着攀枝花冬季旅游业的发展,二滩、红格及格萨拉等风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攀西地区和云南省毗邻市、县的居民和国内其他城市的旅游爱好者,到攀枝花旅游将会不断增加。这些游客到攀的同时,到我区的各景区景点做短线旅游将是十分方便的,他们将是迤沙拉民族生态旅游区的第二客源。

3、第三客源市场——寒冷地区游客

攀枝花独有的冬暖夏凉的独特气候,对于中老年人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风湿等多发、常风病具有较好的自然疗效。攀枝花市正在利用独有的气候资源打造国家级冬春疗养旅游目有地,而仁和光照充足,每年光照时间在300天以上,无霜期长,气候温暖宜人,空气质量好,将是冬季阳光度假旅游、冬春疗养的首选目的地。来仁和度假、疗养的旅游者,会选择市内景区作短线旅游,迤沙拉生态旅游区将是选择目的地之一。

4、第四客源市场——国外游客

国外游客。随着川滇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打造,攀枝花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等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会来到攀枝花迤沙拉民族生态旅游风景区旅游。

综上所述,只要资金到位,保护与开发合理,迤沙拉民族生态旅游区必将成为攀枝花市民短线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也必将成为到攀枝花旅游的外地游客的首选目有地。每年的游客接待人数将会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

九、合作方式:合资、合作、独资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江

联系电话:08122906554

邮政编码:617061

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