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仁和旅游 > 旅游要闻
“风景线”上的新力量:文旅融合满城景,城市品牌增活力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文广旅局 发布时间:2024-08-08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季夏时节,万物并秀。放眼四望,仁和大地生机勃勃,千年彝寨焰火升腾,彝装裙袂飞扬,游客尽情欢歌,年轻态、文化感等纽带,连接起仁和文旅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网红仁和热力十足,假日文旅展现城市发展新活力。
文旅产品供给“热辣滚烫”
7月27日至29日,仁和区火把节系列文旅活动落下帷幕,从精彩纷呈的非遗表演,再到燃情四射的火把巡游。这个火把节,仁和区各种活动内容精彩不停,市民游客流连忘返,主、分会场共计接待游客约15万人,综合旅游收入6800余万元。
火把节的盛况只是全年“文旅热”的生动缩影。
在全国各地文旅“花式”内卷下,近年来,仁和动作频频、新招不断,以“引客入攀”系列文旅活动为牵引,持续唱响城市品牌,先后开展文旅节庆促消费活动23场,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撬动社会资本1.3亿元,拉动消费约6.3亿元,推动仁和旅游人气、城市热度扶摇直上。
传统民俗节日、村BA、乡村近郊游、绿道健身·体育公园运动会等一系列赛事活动,做旺了“旅游+”文章,从观光到体验,从看景到入景,更新迭代的文旅营销新打法,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高品质需求,进一步唱响城市、做热人气、做旺商气。
“目前仁和区围绕‘爽爽夏季·慢漫生活’主题,开展共十余项文旅活动,并结合文化资源,开发了十余种文创产品,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仁和区文广旅局副局长李沛璇表示,将通过本次火把节拉开夏季清凉游的序幕,通过建设一批项目,呈现一批场景,开展一系列活动,形成一系列服务保障措施,切实提升仁和区城市品牌形象。
文旅融合发展“亮色频添”
“文旅”在“旅”也在“文”,如何更好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本次火把节,结合当地俚颇特色及传统彝族文化排演而出的祭火大典,成为活动亮点之一。
激昂的鼓点如同心跳般强烈,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力量,身着古朴服饰的彝族毕摩以火为祭,用古朴的舞步,点燃游客心中的热情。
“本次的文艺节目中,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更多贴合当地俚颇彝族的舞蹈动作、服饰元素,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观感。”迤沙拉村第一书记梁家诚表示,将持续深挖俚颇文化元素,结合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沉浸式地感受俚颇彝族文化的魅力。
走进非遗小院,通过情景剧感受传承千年的“俚颇文脉”;身着俚颇彝绣、聆听谈经古乐,在古村落找寻非遗踪迹……从本次火把节系列活动的火热可以看出,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日益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转变。
文化是一个地方最深远、最核心的竞争力。为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仁和区与云南艺术学院、攀枝花学院等高校共建艺术交流平台,举办人才交流、艺术展演、系列讲座等活动,为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文旅场景打造“如火如荼”
与游客如云的火热场景相对应,全区各大文旅项目建设也正热火朝天: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场景不断丰富;“风之谷”风车主题公园、迤沙拉星空公园等项目建设正酣……一个个文旅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为全区文旅市场注入新动能,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夏末秋初,险峻幽深的金沙江大峡谷粗犷雄浑,滔滔江水与绝壁陡崖相互映衬,雄奇、俊俏、壮观的风景令往来游客惊叹不已。
“为深入推进引客入攀工作,仁和区依托境内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以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建设为抓手,通过迤沙拉村、拉鲊村“两个门户”建设,精心规划35个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全市文旅IP。”区文广旅局副局长钟永彬介绍。
今年,仁和区统筹辖区自然资源,将“引客入攀”工作,细化为包含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拓客引流等内容在内的5大类共15项具体工作,梳理细分30余个具体项目及规划,力求打造“区域最具活力最时尚消费目的地”,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吸引力、消费产品供给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激发消费潜能,提振经济活力。
新的文旅项目的建设与谋划,不仅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新动能,也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硬支撑,而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必将带来“引客入攀”的“虹吸效应”。
从数据看变化,2024年上半年仁和区第三产业增加值50.12亿元,增长7.6%,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6亿元,同比增长8.8%。
在“风景线”上提升品质、塑造特色、创新发展,上半年,仁和区重点文旅融合“出圈”更出彩、文化品牌打造文旅“新热点”、文旅项目建设“战正酣”,“天时地利 这里仁和”的城市形象不断夯实,“风景线”上的新力量正逐步成为探索共同富裕的主力军。
图文来源:“这里仁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