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会议旧址
来源:这里仁和 发布时间:2022-12-05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0
仁和区大田镇榴园村17号,青瓦丹柱,灰砖白墙,二层砖木结构,古朴大方。59载时光荏苒,匾额上“大田会议旧址”六字,在正午的阳光下,愈加粲然。
沿着木质楼梯拾级而上,仿佛一步一步走进历史。会议室依然维持原貌,长方形的会议桌被椅子围在中央,当年回荡在会议室里的铿锵话语,犹在耳畔。正是当年在这里召开的一场会议,拉开了攀枝花三线建设的序幕。
历史长河波涛汹涌,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1964年9月9日,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程子华、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阎秀峰,国家计委、冶金、地质、铁道、交通等10个中央部委的领导和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有关负责人以及各路专家、科技人员共180余人,在此召开十部三省联席会议,史称“大田会议”。会议制定了攀枝花开发建设规划、确定了弄弄坪为钢铁厂厂址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攀枝花工业区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所以,大田会议会址被称为“攀枝花建设第一址”。
一楼的展厅里,展出的都是当年攀枝花调查工作的相关文献史料。这些珍贵的史料,是1964年6月26日至7月15日,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程子华率领的一支由360多位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及中央10个部委、西南局和云、贵、川三省负责人组成的攀枝花调查工作组的调查工作成果。
建设大军来到攀枝花,解决吃、穿、用问题是首要。1966年,渡口市粮食筹备委员会成立,开始发行粮票。为了统一粮食管理,统一供给,粮食主管部门发行了25万枚粮食供应票,1966年底又发行了生活票证。在后来的岁月里,共发行粮票近100种,各种生活票证50多种。二楼展厅里陈列的一张张粮票、面票、油票,向人们讲述了三线建设者们经历的物资匮乏之苦。